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走过的第五个年头。面对各类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广大人民,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奋斗精神转化为强大动力,按照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六大发展战略,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达8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保持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200亿元,其中新增贷款1437亿元、创十年来最好水平。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4.8%,继续保持全省第一。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5.4%。无锡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通报激励。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考核得分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改革开放亮点纷呈。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8%。企业设立登记2个工作日内完成。江阴县级集成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无锡在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位列全国第九。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全省第一。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设立工作正式获得国家批复。
——生态环境稳定向好。PM2.5平均浓度下降4.9%,绝对值降至全省第2低。主要入湖河道和入江支流水质首次全面达到Ⅲ类标准及以上。市区41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主要指标好于全太湖,其中总氮浓度继上年首次达到Ⅳ类标准后进一步下降,连续第十二年实现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78.9%。10件5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一批教育、卫生、民政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无锡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获得总体满意度第一名的好成绩。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内地宜居城市第一名。
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真抓实干、克难奋进,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减免规模达2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其中工业投入增长10%。18个独立实施的省级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155%,位居全省第二。新招引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9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8个。华虹集成电路一期建成投片,刷新全球同类项目建设速度,中环领先大硅片、海力士二工厂、联动天翼新能源一期等重大项目提前竣工投产。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增幅高于全国、全省1.5和4.5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新招引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0个。建立无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制造业贷款占比达26.16%,高于全省平均11.77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政府性债务规模、债务率和债务成本实现“三下降”,债务综合监管系统在全省推广。城镇新增就业15.2万人,扶持自主创业2.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5%,就业满意度全省第一。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全市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44家、服务业企业168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4家、制造业企业500强30家、服务业企业500强15家,均居全省第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二)深入推进产业强市,新的动能加速形成。优化调整现代产业发展政策,市本级兑现落实现代产业发展资金31.5亿元。预计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6%以上,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和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继上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后,分别增长8%和15%,江苏省产研院智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所签约落户。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业务收入增长30%左右,2家企业入选“2019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17%左右,我市与哈佛医学院开展深度合作,无锡国际生命科技创新园正式开园。100个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3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9个。远东电缆、天江药业分别获评江苏省质量奖和质量管理优秀奖。深化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淘汰落后造纸产能3.4万吨、印染产能3500万米,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07家。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新增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无锡被授予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成为全国首批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江阴获评国家农村电商综合示范县。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获批省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惠山古镇景区升格为5A级,无锡融创文旅城建成投运,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运营,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夜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0%。成功举办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等展会。新承担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9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2794家,雏鹰、瞪羚及准独角兽入库企业分别达到807家、563家和39家。与中船重工702所签订“一所一策”战略合作协议,深海装备无锡研发基地等8个重大创新平台入围省市共同推进的重大科技创新建设项目。4家新型研发机构签约落地。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和省级众创空间8家、众创社区4家。江大科技园获批成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无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42件。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成功举办2019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引进创新创业领军团队6个,引进各类人才7.2万人,新增院士工作站22家。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制定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体系。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综合受理。电子营业执照在205个涉企事项办理中实现“一次验证、全网通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完成试运行。无锡跻身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江阴在县级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列全省第一。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无锡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实施新一轮市对区财政体制优化调整方案。市属国企资产规模达530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28.7%,完成混合所有制项目46个,资产证券化率超25%。锡商银行获批筹建,成为全省第二家民营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地首家分行落户无锡,填补我市台资银行空白。与上交所、深交所、江苏高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8家,其中科创板2家。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88项,深化综保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获批开展全球检测维修业务。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分别压缩41%和75%。新认定3家省级公共海外仓,总数居全省第一。完成第二届进博会参展采购任务。新备案对外投资项目105个。柬埔寨西港特区入驻企业增加至165家。无锡一棉、阳光集团埃塞俄比亚纺织基地项目正式投产。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龙道博特轮胎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厂房竣工。苏南硕放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97.5万人次、增长10.6%,货邮吞吐量14.5万吨、增长17.2%,新开通名古屋、首尔等航线,冰鲜水产品进口口岸通过国家验收。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无锡开放合作恳谈会、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无锡行暨第四届全球锡商大会和国际赏樱周暨中日樱花友谊林32周年纪念活动。
(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功能品质同步提升。研究制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无锡行动方案,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启动,锡澄、锡宜协同发展区规划编制完成。南沿江铁路和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长高速、常宜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锡澄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宜马快速通道、宜兴丁蜀通用机场和高浪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南延线开通试运营,3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轨通”。运河东路大修、缘溪道、万顺道等重点道桥项目建成通车。望虞河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工。太湖梅梁湖生态清淤试点、锡澄片骨干河网畅流活水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二期正式上线。建成5G基站2600座。完成88万平方米宜居住区(旧住宅区)建设和132.2万平方米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推进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小飞龙”、建筑渣土、共享单车、“三乱”广告等市容顽症得到有效治理。市区完成28条主要道路包装出新、26条背街小巷整治,新增机动车泊位7.7万个,新改建公厕488座。《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成集体“三资”监管信息化平台。组织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划定2.0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落实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新增“百企建百园”项目21个,预计农业园区面积比重达52%,高标准农田比重达80%,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过60%。无锡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江阴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国家认定。惠山区获评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再次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省级主场活动。粮食安全责任制省级考核获评优秀。在全省率先启动“一推三治五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集中行动,70个村庄获批成为全省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累计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5个。107个农房建设试点村全部启动建设。宜兴被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路”创建示范县。完成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阶段性任务和“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
(五)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关停燃煤热电机组5台,整治燃煤锅炉76台、工业窑炉41台,预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开展长江、太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沿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河湖“两违”“三乱”专项整治,与苏州共同实施望虞河联合河长制行动,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大拈花湾项目奠基,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81.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长广溪入选全省首批“生态样板河湖”。组织实施1324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完成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238个。推进5个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作。锡东、惠联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扩容项目开工建设,惠联餐厨废弃物和蓝藻藻泥市政污泥处置项目建成投运。完成造林绿化1.2万亩。修复湿地面积8000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稳步提升。开展“绿刃2019”环保专项行动,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作坊)2485家。铁腕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突出问题。实施《无锡市生态补偿条例》。锡山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民生福祉日益增进。“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升级扩围。市区城镇低保标准、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居民基础养老金和被征地农民政府保养金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60元、2888元、500元和980元。市区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救助责任保险制度覆盖60万户。村级医疗互助制度覆盖城乡居民196万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惠及1万人以上。居家养老援助受益群体增加9.2万人,无锡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优秀试点地区,入选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临时救助标准、孤儿养育标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全省第一。儿童福利院易地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增住房保障家庭3450户,配售经济适用房2200余户,廉租房租金补贴发放1300余户。136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省优质幼儿园12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全省领先。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奖数全国地级市第一。省锡中、天一中学、南菁高中入选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立项数全省第一。新增4所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和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开工建设。东南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揭牌,国际校区启动首期工程。无锡太湖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无锡校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A类。推进学校食堂治理改革,实现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食堂食材集中采购配送。加大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调配力度,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用编需求。瑞金医院无锡分院开业。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和市儿童医院、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项目有序推进,市精神卫生中心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16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绩效考核位列第一。积极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3.5亿元。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无锡在全省妇女儿童发展重点目标监测评估中位居全省第一。成功承办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组建无锡市民族乐团。新增3处国保单位,完成龙光塔等40处文物修缮工程。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无锡马拉松晋级世界田径银标赛事,2019世界跆拳道大满贯赛事圆满收官。深刻汲取“10·10”“10·13”事故教训,全面启动城市公共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获评全国7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第一名。部署加强老旧电梯安全监管。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稳步实施“雪亮工程”二期和“慧眼工程”建设,全面落实信访工作“三化解一规范”专项行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成效显著。对口帮扶延安、阿合奇、霍城等地工作成效明显,无锡海东扶贫协作项目入选全国消费扶贫典型范例。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多次获上级部门肯定。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档案史志、科普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妇女、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有了新发展。
过去一年,市政府深入推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效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件,制定政府规章5件,修改废止规章、规范性文件12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制度。按时办复2件人大议案、278件代表建议和2件政协建议案、403件政协提案,总满意率历年最高。首次邀请市民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抓好“文山会海”、督查检查、创建示范、“牌子乱象”等清理规范工作。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市本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进一步下降。
各位代表,在外部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和加强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锡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无锡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增多;重大产业项目招引步伐有所放缓,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还不够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还不够实,各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安全监管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猪肉价格涨幅过大,给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安置房小区环境问题百姓反响较大;少数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仍然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牢牢把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要求,紧紧围绕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开辟“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新境界,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打赢收官战,开启新征程,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突出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集中到打基础、谋长远的大事要事上,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最强大的动力。主动把无锡发展放在更高的坐标系中进行审视,对标学习上海、深圳、雄安等先进地区,善于跟最好的学,敢于跟最强的争,努力在瞄准标杆、追赶标杆、超越标杆中争做他人的标杆。
打赢收官战,开启新征程,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委实施意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坚持“自转”围绕“公转”,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把创新理念更好转化为无锡实践,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牢牢把握大城市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以“一流治理”成就“一流城市”。
打赢收官战,开启新征程,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强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以来,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奋发进取,走出了一条从负重爬坡到奋力登高、从追赶先进到示范领跑的转型之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大力传承工商基因,弘扬工匠精神,久久为功推动产业强市向高处登攀,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开放高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动力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保障更有力的无锡产业“复兴号”。
打赢收官战,开启新征程,我们将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花更大的力气保障民生,下更大的功夫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办好今年10件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既千方百计研究解决全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城乡建设、环境改善、安全稳定等热点难点问题,又尽心竭力解决好老百姓日常关注的肉价贵、办事烦、停车难、买菜不便、出行不畅、小区环境脏乱差等操心事烦心事,努力让生活在无锡的人们更加舒心、更加富足、更加幸福。
打赢收官战,开启新征程,我们将坚定不移担负起“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的时代重任。坚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大力弘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攻坚克难精神、“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改革创新精神、“低调务实不张扬”的埋头苦干精神、“漫山桃李竞争妍”的率先争先精神,以“归零再出发”的心态、“跳起来摘果子”的姿态,善于谋最新的招、敢于攻最大的坚、乐于吃最大的苦,形成你追我赶、只争朝夕的浓厚氛围,在高质量发展上跑出加速度、跃上新台阶,用今天的“拼搏程度”换取明天的“发展高度”,用政府工作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5%,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迎难而上稳增长,夯实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市级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滚动实施和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补短板力度,组织实施总投资4365亿元的228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和总投资1755亿元的137个市级政府投资项目。推出一批对社会资本有吸引力的优质项目,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落实好“一城一策”方案,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深化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国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和梁溪区省级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实物消费提质升级,推进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完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建立健全产品服务标准和消费信用体系,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放心消费创建。落实“菜篮子”市(县)区长负责制,持续做好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
发挥开放带动作用。实施贸易促进计划,高标准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举措,加快“智慧海关”建设,深化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产业强市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65%左右。深度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促进柬埔寨西港特区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友城拓展和交往成效。
发挥金融保障作用。加强企业债务、互联网金融和地方各类交易场所风险的综合防控,积极稳妥化解企业大额信贷风险,确保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推进防范化解非法金融活动风险攻坚战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套路贷、非法集资等行为。巩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成果,发挥综合监管系统作用,推动债务规模、债务率、债务成本持续合理下降。
(二)坚持纵深推进强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着力提升“产业素质”。深化“造链、补链、强链、延链”工程,实施千企技改装备升级行动,规上工业投资增长7.5%左右。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建设100个智能化重点项目,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0个。深化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进一步提高亩均产出率。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全国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大力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加快大拈花湾、江阴梦东方文化创意基地、宜兴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和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提升江南古运河、翠屏山、鸿山等旅游度假区发展水平,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0%。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开展“标准化+”行动,支持更多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全国质量奖和全国质量标杆。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打造“两机”、深远海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
着力发展“三大经济”。聚焦发展数字经济,编制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向设计、装备等高附加值环节发展,扎实推进车联网先导区、海力士集成电路产业园、易华录数据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更大力度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城市。聚焦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培育本土总部企业,加大国内外总部企业招引力度,推动现有外资企业总部化、基地化发展,加快推进博世中国氢燃料电池中心、中国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智能网联事业部中国总部等项目建设,打造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总部基地城市。聚焦发展枢纽经济,加大空港、海港、高铁、陆港等有形枢纽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信息服务、运营调度、供应链管理等无形枢纽平台发展水平,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长三角枢纽经济创新高地。
着力提高“创新浓度”。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平台,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6%以上。加大科技型企业招引力度,大力引进各类风投基金,扎实推进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隐形冠军”和“科技小巨人”企业。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健全“双创”服务体系,办好重大品牌活动,引进更多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三)坚持对标先进优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多领域优化政务服务。深化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一件事”改革步伐,提高“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成效。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丰富电子营业执照“一城通用”场景。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内。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提升“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水平。打造全市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实现政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完成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任务。
多渠道兑现惠企政策。落实国家、省各项减税降费和降本减负政策。加快推行水电气外线工程“一门通审”,提升报装便利化水平。健全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锡商e家”、智慧工商联、“惠企通”等平台服务功能。合理调配用地计划,确保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用地应保尽保。优化提升无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发挥政府融资担保、信保基金等作用。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股权、债权融资,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0家。
多举措助力企业发展。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和服务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分类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清理废除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政策规定,保障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使无锡成为更多企业近悦远来、成就梦想的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
(四)坚持全面融入增能级,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下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手棋”。围绕“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绿色生态标杆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定位,加快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无锡行动方案。落实“东向接轨融入、北向引领辐射、南向协同联动、西向湖湾一体”重点任务,积极引进和承接上海等地优质资源输出,推动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和锡常泰跨江联动,参与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促进西太湖湾一体化发展。支持惠山古镇参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
按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快进键”。加快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长高速建设。建成常宜高速一期。配合省做好江阴第二过江通道、盐泰锡常宜铁路前期工作。加快苏南硕放机场系列规划编制和空域优化方案落地,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860万人次和14万吨,打造长三角区域性枢纽机场。加快无锡(江阴)港集疏运体系建设,争取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5万标箱。落实锡澄锡宜一体化年度建设任务,争取建成凤翔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启动锡宜城际轨道交通工程。
跑出重点功能区域建设“加速度”。加大老城区有机更新力度,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品质城区。突出太湖新城“四区”定位,加快国际会议中心、雪浪小镇未来中心、中瑞生态城地铁TOD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强化锡东新城、惠山新城“门户”枢纽功能,推动与虹桥商务区的联动发展。谋划启动蠡湖湾、运河湾建设。提高太科园“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推动锡西新城“教城一体”转型发展。打造富有个性、充满魅力、极具品位的现代化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
(五)坚持多点支撑促统筹,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高起点实施规划建设。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年内形成上报成果。地铁3号线一期建成通车,4号线一期实现“轨通”。开工建设312国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启动江海东路改造、新锡路北延等工程,建成华谊路、稻香路等重点道桥项目。推进重大电网项目建设,打造无锡经济开发区高可靠性电网先行样板。完善城市大数据中心安全和能力体系,基本实现5G信号重点区域室外连续覆盖,启动建设覆盖全域的城市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组织开展房屋征收“拔点清障攻坚年”行动,助力城市建设驶上“快车道”。
高标准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智慧城管建设,推行重点区域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深化环境卫生、市容市貌、街景出新、城市亮化等专项行动,推进66条背街小巷整治工作,高质量完成户外广告设施管理试点任务,努力选树一批无锡标杆、形成一批无锡规矩、打造一批无锡精品,建设“美丽无锡”。完成190万平方米宜居住区(旧住宅区)建设、50万平方米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新增8000个地下机动车泊位。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确保居住区、公共场所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规范装修垃圾环卫专运制度,基本实现市区装修垃圾全量无害化处理。
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百企建百园”工程,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美丽乡村示范村25个,建成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3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100%。完成107个试点村农房改造任务。建成800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积极稳妥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完善乡村振兴投融资政策体系。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落实各级农村改革试点任务。
(六)坚持一着不让抓生态,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狠抓污染防治促“拐点”。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打造江阴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加大沿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力度,建设沿江生态绿色廊道。深化太湖生态保护圈和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做好监测预警、蓝藻打捞、调水引流等工作,加强蓝藻治理科技研究,完成太湖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目标。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窑炉整治和移动源污染、扬尘污染防治,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完成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一步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狠抓生态修复塑“颜值”。加强沿江、沿湖、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建设,完成省下达的新增造林绿化目标任务,培育珍贵用材树种117万株,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5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保持在27.7%以上。创建宜兴西太湖省级湿地公园,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以上。提升城市道路绿化和游园景观品质,新建社区公园5个、10公顷以上综合公园2个,市区新增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努力变“绿在城中”为“城在绿中”,推动城市花园建设向花园城市建设转变,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大惠山、青龙山、军嶂山等山体保护力度和十八湾、贡湖湾、尚贤河等湿地管护力度,守护好城市的山脊线、水岸线。
狠抓基层基础补“短板”。完成48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新建、改造污水管网30公里。推进锡东、惠联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扩容等固废处置设施建设,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餐厨废弃物处置水平。巩固提升“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成果,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纵深推进“绿刃”环保专项行动,强化“2+N”司法联动,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防止各级各类督察、检查整改问题反弹回潮。
(七)坚持标本兼治固安全,筑牢高质量发展新防线
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健全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岗位行为责任,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为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织密安全发展“防护网”。落实城市安全发展实施方案,市本级安排资金30.5亿元用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成全市独柱墩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启动建设路面动态称重系统,安装老旧电梯智能监测装置1000台,推进市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建设。严格督促企业强化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基础管理和应急救援,深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鼓励高危企业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大高危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完成省下达化工企业关停任务。
创新安全治理“路线图”。健全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规程和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安委办实体化运行。构建市县乡三级安全生产巡查网络,配强镇(街道)安全监管力量。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江阴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开展常态化安全知识宣传普及、“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深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
(八)坚持优质均衡惠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巩固提高脱困转化成果。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实现大市统一、城乡一体。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不低于1500元。对市级重点帮扶经济薄弱村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落实完善社会保险贴息续保政策,深化实施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救助责任保险制度。提高廉租房、经适房、保障房小区公共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助力受援地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积极做好就业保障工作。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扶持自主创业2万人以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持续提高各类人群社会保障水平。完成儿童福利院易地新建主体工程,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一期竣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实施基本医保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制度。
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深化养老服务“双试”改革,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标准化社会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对象范围。落实“全面两孩”及配套支撑政策,实现全市常住人口免费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全覆盖,积极推动3岁以下儿童照护服务健康规范发展。继续深化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开工建设8个幼儿园基建项目,进一步规范公办幼儿园机构设置、创新公办幼儿园编制管理,提高优质幼儿园比例。
扎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推进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建成5所左右省职业教育“领航学校”。调整提高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推动落实全市教师编制统筹,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支持江南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太湖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成东南大学国际校区一、二期工程和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推动南信大滨江学院转设为公办本科高校。深化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建立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健康无锡”建设。全面实施名院、名科、名医“三名”战略,加快推进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优化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三医联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启动2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扎实推进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扩围药品和医保谈判药品的落地执行工作。开展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强化慢病防控,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大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深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快大遗址保护、国家文化公园示范点段和无锡美术馆建设,实施无锡博物院改造提升工程,打造“环大运河文化场馆群”。促进宜兴紫砂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大锡绣、惠山泥人等“非遗”保护传承。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举办市属文艺院团公益演出150场。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继续办好无锡马拉松、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品牌赛事,做好东京奥运会无锡运动员备战参赛保障工作。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无锡”。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探索“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服务模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快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雪亮工程”和公安大数据融合发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对食品、药品、疫苗等重点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巩固和发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成果,继续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
(九)坚持求真务实转作风,展现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锤炼干事创业硬本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解决“理解不深入、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的问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大兴学习调研之风,涵养综合素质,提高斗争能力,切实防止思维僵化、知识老化、本领弱化,以高素质干部队伍保障高质量发展。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导向性,深入研究好、回答好、解决好事关无锡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高起点、高标准绘好无锡“十四五”发展蓝图。
狠抓政府系统执行力。坚持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政府部门要细化年度任务分解,启动三年行动方案,狠抓督查督办,以闻鸡起舞、夙夜在公的精神和雷厉风行、抓铁有痕的作风,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坚持“板块围绕发展转、部门围绕板块转”,倡导“切口小、实战性、闭环化、重创新”的工作方法,大力提高政府部门的研发能力,积极向上争取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供给。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加强同市政协的民主协商,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
焕发攻坚克难精气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常用民意“标尺”量作风上的“短”,常翻民生“账本”查工作上的“虚”,切实做到真心融入知民情、真抓实干顺民意、真情实意解民忧。坚持该担的责必须担、该破的题必须破、该啃的骨头必须啃,迎着历史积累的矛盾上,迎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迎着影响安全稳定的风险上。用准用实“三项机制”,推动“有强度”的激励手段和“有底线”的包容举措相结合,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为担当作为者保驾护航,全方位、深层次点燃政府系统干部职工的激情和干劲。
筑牢廉洁自律防火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做好省委巡视整改落实的“后半篇文章”。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具体办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建设节约型机关,市本级一般性支出压减15%,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严肃整治私设小金库、招投标不规范等问题,继续做好经济责任、农村“三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切实加大审计监督和整改落实力度,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无锡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锤接着一锤敲,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