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暨推广新昌全面创新经验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浙转升办〔2017〕20号),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标准化+”,全市域、全行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
(二)主要目标。2018年,全面深化推进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五大重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联动推进家用电器、低压电气、泵阀轴承等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力争重点传统产业产值增长8%以上;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7%,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率达到9%。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力打造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绍兴样板”,努力争创全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区。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目标引领,提升产业能级。围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通过全域提升、全行业提升、全产业链提升,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纺织行业瞄准“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打造设计“梦工厂”和智造“云工厂”两大平台,加快蓝印小镇供气、污泥处置、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印染企业集聚提升工作,柯桥滨海印染三期集聚项目基本建成;化工行业以“绿色、高端、安全”为目标,2018年底前全市散落在村居和人口密集场所的危化企业基本实现集聚入园,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4+2”(环境监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医疗救援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绿色化工工艺创新及安全测试平台)综合监管服务体系,打造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金属加工行业以国内有影响力的高端金属加工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海亮股份铜精深加工千亩产业园和友地公司百亩金属加工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设,推进铜加工企业入园集聚;黄酒行业以“世界黄酒之都”为目标,加快建设黄酒小镇,到2018年底基本建成黄酒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黄酒产能向鉴湖水系中心区域进一步集聚,积极拓展酒庄产业,做大市场规模;珍珠行业以“珠”向“宝”跃升为目标,筹建养殖研究院,研究制定山下湖珍珠认证标准,加快建设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诸暨分中心),提升产品价值。
(二)强化科技创新,做强新兴动能。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新昌经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绍兴科创大走廊”,整合集聚科创孵化基地、科研机构、高教园区,打造串联市区、带动全市的科创大平台。高标准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施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创新要素互联互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一体融合”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实现块状经济创新服务综合体“全覆盖”,2018年重点在纺织面料、印染、化工、金属加工、珍珠等领域开展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力争1—2家进入省级培育对象。持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知识产权执法协作、维权援助和诉调对接机制,推进专利示范企业培育和专利导航工作。(三)强化融合创新,推进智能制造。深化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运用,提升传统产业的智能和创意水平。实施“机器人+”行动计划和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广轴承行业“陀曼e微智造系统”等一批智能技术,全年实施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00项以上、智能化技改项目500项以上,购置应用工业机器人1600台以上。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加快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深入实施“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化工、厨具等5家国家产业互联网实验室,启动建设纺织、珍珠行业大数据中心,打造轴承行业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全年实现上云企业数量翻一番。深化“设计+”,加快建设“文创大走廊”,提升发展柯桥、诸暨省级创意设计基地,谋划打造一批创意设计集聚区,组织举办第五届工业设计大赛和工业设计论坛活动,全年培育认定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以上,着力提升创意设计水平。
(四)强化标准品牌,提高供给质量。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和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好“标准、质量、品牌”组合拳,以标准供给支撑质量供给,以质量供给提升品牌供给,增强传统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全面宣贯实施绿色印染、绍兴酒生产技术规范、淡水珍珠养殖、上虞风机团体标准,制定发布新昌轴承等团体标准,在重点传统产业领域开展标准比对行动;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确保采标率达到73.5%以上,推动企业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完成“上虞风机”“柯桥纺织印染”“新昌轴承”三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传统制造业标准化改造提升区域试点。深化“品牌+”,全力推进“品字标”工程,以绍兴酒、珍珠首饰等传统优势特色产品为重点,制订实施2018年“浙江制造”培育计划,制订“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30项以上,新增“浙江制造”培育企业30家以上,鼓励有条件企业申请“浙江制造”产品认证,新增证书6张以上。组建绍兴时尚品牌联盟,举办中国绍兴古城新商业高峰论坛,办好柯桥纺博会、时尚周、创意展及绍兴黄酒节等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
(五)强化平台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扎实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制定工业园区整合提升行动方案,编制工业园区整合规划图,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重新规划布局,确保工业园区做到“四有三无”;强势推进涉污企业入园集聚,制订退出区域涉污企业集聚提升计划,推进涉污企业关停或改造入园;到2020年,工业园区得到有效整合,打造一批“万亩千亿”级新产业平台。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制定出台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行业规范,启动工业标准地出让试运行工作,提升要素配置效率。高水平推进黄酒、袜艺、蓝印、珍珠、领尚等特色小镇建设,提升特色小镇科技创新智力支撑,做精做强特色产业。
(六)强化上市并购,培育现代企业。大力实施“凤凰行动”,深化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分层次、分类别、分梯队的上市企业培育名单,建立企业股改上市中介服务评价机制,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围绕提升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开展并购重组,整合先进技术、人才、品牌、渠道等核心资源做强做大;全年力争上市8家、“新三板”挂牌12家、完成股改100家,兼并重组120亿元以上。加大“三名”企业培育力度,联动推进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三年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及小微企业提质行动,加快市场主体转型升级。2018年传统产业领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培育“隐形冠军”企业30家。组织开展印染绿色标杆示范企业、化工绿色安全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标杆企业,引领带动传统产业企业优化升级。(七)强化“腾笼换鸟”,拓展产业空间。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深化推进“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整治亩均税收万元以下低效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和产业集中度,全年淘汰3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2000家,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强化“换鸟”提质,利用腾出空间实施一批与传统产业紧密关联的先进装备制造、工业大数据、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产业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全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精准招商,以实施“市县长项目工程”为主抓手,加大补链强链建链型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项目引进力度,全年力争新引进10亿元、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8个以上。
(八)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人才要素支撑,深化落实人才新政和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绍兴“海外英才计划”和“技能绍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浙江“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加快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建设,引进和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人才50名以上,新引进国内外一流创新创业团队10个以上,试点建立10家市级专业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5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万名。加强金融要素支撑,发布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支持企业名单,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各区、县(市)全覆盖,加强传统产业重点企业信贷支持。加强企业服务保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企业投资项目业务流整合,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进行政审批集成式改革,实行投资项目“一网速办”、前置评估“一站服务”、竣工验收“一门办理”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到2018年底,80%以上企业投资项目实现从立项到开工全流程、多层级、多部门“最多跑一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全面落实《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及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统筹产业、科技、财政、土地、能源、环保等政策,形成支持合力。深化推进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分行业分区域开展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实施行业“亩产效益”领跑者计划,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加大对优质企业用地、用能、信贷等的支持力度,依法倒逼推动低效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优胜劣汰,加快“腾笼换鸟”。
(二)加强试点示范。抓好柯桥纺织、上虞化工、诸暨有色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分行业试点,结合金属制品、家具及竹木制品、家用电器、文体用品、汽车零部件、低压电气、泵阀轴承等第二批分行业省级试点,加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资金、用地等要素支持,争取更多地区、更多行业纳入省级试点。切实加强指导服务,及时总结推广有关经验做法,加快树立一批典型样板。
(三)加强工作合力。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牵头协调,完善重点传统产业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健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进展定期报告制度,每季度汇总通报各地各部门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各区、县(市)和市直开发区要加强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年度计划、落实重点清单,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要求,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建立完善工作交流制度,通过组织召开推进会、交流会,加强工作总结交流和先进典型推广,确保有声势、有亮点、有实效。切实优化企业服务,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改造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在全社会营造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良好氛围。
附件:
1.市级部门2018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工作清单
2.区、县(市)和市直开发区2018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工作清单
附件1
市级部门2018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工作清单
序号 | 主要任务 | 工 作 要 求 | 牵头单位 | 配合单位 | 责任单位 |
1 |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 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新昌经验”,高水平建设“科创大走廊”,实施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6月底前,启动建设纺织面料、印染、化工、金属加工、珍珠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力争1—2家进入省培育对象。实施“百企创高”工程,传统产业领域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00家、“隐形冠军”企业30家。 | 市科技局 | 市经信委 | 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
2 | 加快智能制造升级 | 大力推进“机器人+”“互联网+”“大数据+”“设计+”,深化“企业上云”和工业机器人应用倍增计划,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推广轴承行业“陀曼e微智造系统”等智能技术,以数字经济重塑产业格局。6月底前,启动建设化工、厨具等5个产业互联网国家实验室;9月底前,启动建设纺织、珍珠行业大数据中心;全年实施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00项以上、智能化技改项目500项以上,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600台以上,全年实现上云企业翻一番;11月底前,组织举办第五届工业设计大赛和工业设计论坛活动,全年培育认定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以上。 | 市经信委 | 市商务局 | 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
3 | 对标先进质量标准 | 实施“标准化+”,全面宣贯实施印染、黄酒、珍珠、风机行业团体标准,制定发布轴承产业团体标准,开展标准比对行动,企业采标率达到73.5%以上。全力推进“品字标”工程,4月底前制订实施2018年“浙江制造”培育计划,全年制订“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30项以上。推进“上虞风机”“柯桥纺织印染”“新昌轴承”三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 | 市质监局 | 市经信委 | 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
4 | 推动时尚品牌引领 | 举办中国绍兴古城新商业高峰论坛,办好柯桥纺博会、时尚周、创意展及绍兴黄酒节等活动。积极打造“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全年新增“浙江制造”培育企业30家以上,新增“浙江制造”产品认证证书6张以上。 | 市商务局 市质监局 | 市经信委 | 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
5 | 提升产业平台能级 | 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试点,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全面融入“大湾区”经济。5月底前,制定出台工业园区整合提升行动方案;6月底前,完成工业园区整合规划图;9月底前,制订退出区域涉污企业集聚提升计划;12月底前,基本完成集聚区外印染、化工企业的搬迁集聚工作,退出区域涉污企业启动关停或改造入园工作,着力打造一批“万亩千亿”级新产业平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基本建成黄酒小镇、蓝印小镇。 | 市经信委 | 市发改委 市环保局 市商务局 市安监局 | 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
6 | 加快培育现代企业 | 深化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省级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凤凰行动”计划,在传统产业领域建成50家左右的上市企业资源库;全年力争上市8家(传统产业3家)、“新三板”挂牌12家、完成股改100家;鼓励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高端品牌、先进技术、全球销售网络,全年实现上市公司并购金额120亿元。 |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 市经信委 市商务局 | 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
7 | 淘汰低端落后产能 | 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4月底前,制订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开展“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新三年行动;全年淘汰30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2000家。加强企业风险防范,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出清。 | 市经信委 | 市环保局 市安监局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市中级法院 | 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
8 | 加强人才金融保障 | 推进实施绍兴“海外英才计划”和“技能绍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浙江“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到2018年底,全市新引进国内外一流创新创业团队10个以上,试点建立10家市级专业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5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万名。加强金融要素支撑,发布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支持企业名单,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各区、县(市)全覆盖,加强传统企业信贷支持。 | 市委人才办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 市经信委 市人力社保局 人行绍兴市中心支行绍兴银监分局 | 各区、县(市)政府,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9 | 深化投资审批改革 | 深化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企业投资项目业务流整合,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进行政审批集成式改革,建立健全“标准地”制度,实行投资项目“一网速办”、前置评估“一站服务”、竣工验收“一门办理”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到2018年底,80%以上企业投资项目实现从立项到开工全流程、多层级、多部门“最多跑一次”。 | 市行政服务中心 | 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 | 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
10 | 强化亩均英雄导向 |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结果运用,5月底前,制定企业综合评价工作方案;9月底前,实施行业“亩产效益”领跑者计划,分行业分区域开展企业综合效益评价,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12月底前,组织开展印染绿色标杆示范企业、化工绿色安全示范企业创建,示范引领企业集约集聚发展。 | 市经信委 | 市环保局市安监局 | 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
附件2
区、县(市)和市直开发区2018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工作清单
序号 | 主要任务 | 工 作 要 求 |
一、越城区 | ||
1 | 加快黄酒小镇建设 | 完成黄酒小镇核心区房屋和土地征收、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房屋的修缮改造,加快推进民宿酒坊街区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积极做好AAA景区运营管理和宣传推广,力争通过省级特色小镇命名验收。 |
2 | 推动黄酒企业对标达标 | 推广实施《绍兴酒(绍兴黄酒)生产技术和管理规范》,组织开展黄酒企业对标达标工程,全面提升黄酒产品质量。 |
3 | 推进黄酒企业提档升级 | 鼓励中小黄酒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规下企业上规升级,全年实现黄酒企业“小升规”2—3家,黄酒产业产值增长8%以上。 |
4 |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 筹备设立越城区产业基金公司,组建黄酒产业发展子基金,吸收社会资本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
5 | 强化产业整治提升 | 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210家,完成处置“僵尸企业”8家。 |
二、柯桥区 | ||
1 | 完成印染产业集聚工程 | 深化推进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省级试点,全面关停退出印染退出区域印染企业,全区200家印染企业整合至100家左右;高标准建设蓝印时尚小镇,印染三期项目基本建成,供气、污泥处置、供水等配套设施同步投运。 |
2 | 盘活腾退土地资源 | 做好“换鸟引凤”文章,对印染集聚升级、“亮剑”行动和“低小散”行业整治过程中腾出的闲置土地和厂房,实施土地“二次开发”,全年盘活闲置土地资源1000亩以上。 |
3 | 提升发展轻纺市场 | 推进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制订出台中国轻纺城市场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启动实施物流外迁工程和轻纺城西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全年中国轻纺城“线上线下”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 |
4 | 优化产业创新平台 | 加快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依托省“千人计划”产业园,强化项目孵化、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建成纺织科技中心,全年培育“行业云”应用平台(服务商)5家,加快打造智造“云工厂”。 |
5 | 推动纺织产业时尚发展 | 实施“纺博会”提档升级工作,举办2018 柯桥时尚周及系列品牌时尚活动,全年不少于50场次;推进国际纺织时尚中心、设计“梦工厂”、瓦栏设计园等建设,积极打造“时尚创意谷”,加快创意人才和时尚品牌集聚,力争全年引进设计人才30名、设计领军人物3名;基地企业销售额、创意设计服务收入、带动下游企业销售额均增长10%以上。 |
6 | 强化产业整治提升 | 扎实推进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480家,完成处置“僵尸企业”15家。 |
三、上虞区 | ||
1 | 推进化工产业“一园”集聚发展 | 按照“区域集聚化、产业循环化、产品高端化、生产清洁化、管理信息化”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园区外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工作。到2018年底,园区外化工企业基本完成退出工作,实现“一园式”高质量发展。 |
2 | 推动化工企业对标提升 | 实施改造提升攻坚行动,对照改造提升“57条标准”,严格实施对标分类改造提升,打好标准管控、安全环保监管、违法建筑整治等组合拳。到2018年底,完成26家停产转并企业的处置工作,完成69家企业的对标整改工作。 |
3 | 强化集聚区公共服务配套 | 创新化工行业安全环保监管服务机制,推进“4+2”综合监管服务体系:即环境监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医疗救援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绿色化工工艺创新及安全测试平台的建设,年底前基本建成。 |
4 | 全面提升化工产业品质 | 实施化工全产业链提升行动,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向化工新材料领域拓展,全年实现化工产业产值增长8%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率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
5 | 强化产业整治提升 | 扎实推进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300家,完成处置“僵尸企业”12家。 |
四、诸暨市 | ||
1 | 做优铜加工材料及制品业 | 扎实推进铜加工行业省级智能化改造试点行动,启动建设铜加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推进海亮股份铜精深加工千亩产业园和友地公司百亩金属加工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设,铜加工及其制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率达到9%以上。 |
2 | 打造“珠光宝气”美丽产业 | 筹建珍珠养殖研究院,制定山下湖珍珠认证标准,加快建设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诸暨分中心),启动建设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大数据中心,强化珍珠时尚创意设计,打响“山下湖珍珠”区域品牌,确保珍珠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 |
3 | 树立袜业转型升级标杆 | 建成投运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进全球袜艺中心、华展新材料技改项目、海讯两创园、圣凯科技精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广应用“织缝翻检”智能化一体机500台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7%以上。 |
4 | 提升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 扎实推进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加快印染集聚区建设,打造袜业、铜加工等小微企业集聚提升园区。 |
5 | 强化产业整治提升 | 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400家,完成处置“僵尸企业”15家。 |
五、嵊州市 | ||
1 | 开展“12+1”行业整治 | 按照“规范提升一批、关闭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的原则,全力推进机械(铁)铸造、家具、喷塑和电泳、造纸、硅藻土、电机、喷水织机、塑料粒子、玻璃丝生产等行业整治提升。 |
2 | 实施“小巨人”培育行动 | 做大做强粉碎机械和弹簧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培育各类“隐形冠军”企业10家以上;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增“小升规”80家;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全年建成并投入使用3家以上。 |
3 | 推动产业技改升级 | 建设厨具行业国家产业互联网实验室,推动厨具行业“机器换人”省级试点,全年新增工业机器人250台以上。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化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推动一批重点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全年实现企业上云1200家。 |
4 |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 扎实推进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全年淘汰30家以上企业的落后产能,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250家,完成处置“僵尸企业”8家。 |
六、新昌县 | ||
1 | 推进轴承行业两化深度融合 | 推广陀曼-e微智造管理系统,建设轴承行业云平台,开展轴承行业智能制造“百企提升”活动,推广百家轴承企业应用微智造系统,加大轴承设备技改力度,全年完成设备改造3000台套,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7%以上,建成轴承行业示范企业5家。 |
2 | 推进轴承企业标准质量创新 | 引导轴承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全年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浙江制造”等团体标准2项以上。 |
3 | 建设轴承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 依托国家轴承及零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级轴承与专用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启动建设轴承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开展开放共享实验室服务,全年提供检验检测100家次、开发新产品服务30家次。 |
4 | 创建全国中小型轴承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 加强示范区创建,培育1家世界级品牌企业,新增1—2家中国驰名商标,新增名牌产品4—5个。 |
5 | 强化产业整治提升 | 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140家,完成处置“僵尸企业”1家。 |
七、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 ||
1 | 推进印染、化工产业改造提升 | 高标准、实质性推进印染、化工产业改造提升行动和“低小散”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倒逼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全年淘汰和改造落后产能企业22家,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200家,完成处置“僵尸企业”17家。 |
2 | 加快“退二优二”“退二进三” | 鼓励中兴大道沿线企业、印染化工企业、“低小散”腾退企业“退二优二”“退二进三”,创建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特色“园中园”,确保建成2—3个特色“园中园”,盘活闲置厂房8万平方米。 |
3 | 推进传统产业“机器换人” | 加快推进纺织印染、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机器换人”,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智慧化,全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0项以上,规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0%以上。 |
4 |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 加快推进洋泾湖科创园、中芬设计园、杭州创新中心、中节能科创园等科创平台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科技型企业36家。 |
八、滨海新城 | ||
1 | 加快培育小微企业 | 完善小微企业运行监测平台,加强政策引导和精准服务,推动小微企业集聚集约发展,2018年新增1个省级小微企业产业园,新增小微企业30家、“小升规”5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 |
2 |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 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推动传统产业企业股份制改造,争取1家企业挂牌上市。 |
3 |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 实施“四创两化”补齐科技创新短板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全员全域全程全行业”创新体系,全年新增工业机器人100台、工业企业上云1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科技型企业15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 |
4 | 强化产业整治提升 | 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2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