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落实十八大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长安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转型发展,全面构建与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教育体系,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结合实际,制定长安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 “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十二五”主要成绩
2011年以来,长安区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基本建设全面推进,优质资源日益丰富,体制改革多点突破,师资建设长足进步,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1.各类教育协调并进,综合水平再上新阶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32所。其中,小学153所,初中3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高中12所,职业中学5所,幼儿园12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园)学生13.48万人,教职工1.21万人。
学前教育迅猛发展。全区幼儿园数量由“十一五”末的62所增加至12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由2所增加到46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92%提高到2014年的98.28%。学前教育资源全面优化,保教水平大幅提高,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政策规范实施,“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
特殊教育稳步提升。随班就读政策有效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校舍资源、教学装备和康复训练条件明显改善,全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
义务教育加速均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均衡发展成效显著。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城区及开发区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新建长安区第一小学等5所公办学校和长安区兴国小学等4所民办学校,茅坡新城小学开始筹建;南街小学、实验小学等12所中小学纳入城区学校扩容改造计划并付诸实施。大学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8万名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三年巩固率99.1%;近三年小学毕业合格率100%,初中毕业合格率98%以上。2015年义务教育综合差异系数(CV值)小学为0.52,初中为0.43,分别较国家规定的上限标准低0.13和0.12。
普通高中提质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11年以来创建省级示范高中2所、省级标准化高中4所,省级示范高中占公办高中比例达到20%,省级标准化及以上高中占公办高中比例达到90%。2015年高考成绩再创佳绩,各批次上线比率分别为一本18.8%、二本37%、三本56.5%。与2014年比较,一本上线比率提高2.7%,二本基本持平。一、二本上线比率分别超出《高中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制定的2015年目标1.8和6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固本强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加快推进,采用撤、并、转等方式,将原有9所职业学校调减为4所(不含市属的西安旅游中等专业学校),撤销了十一中、十二中两所学校附设职业班;将第二职业中学并入区职教中心作为职教中心教学区;停办了西安新能源职业学校和长安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形成了以区职教中心为统领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办学模式更加灵活,市场结合度更加紧密。职教招生工作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毕业生安置率达到98%。“人人技能工程”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完成近3万人次。
2.教育基本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2011年-2015年全区共投入11亿余元,先后完成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取暖设施改造工程、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双高双普”中小学建设工程为统领,整合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建设工程、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和职业教育基本建设等工程项目。截止2015年,新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42所、中小学5所、学生职业实训基地1个,改建公办幼儿园56所,改造提升中小学173所,基本消除了校舍危房和土操场,各类学校(幼儿园)校舍资源、功能设施更加完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
2013年至今,累计投入教育装备资金3584.75万元,配发了教师计算机2382台、学生计算机1488台、图书16.7万册,安装了多媒体设备210套,其他各类教育教学设备3万余件,装备部室626个,更换学生课桌凳1875套。通过省市电教项目支持,为学校安装多媒体教室150套,增加高中部室3个,增加中小学部室8个。2015年已安排教育装备资金5483.87万元,年内完成招标和配发安装工作。
公办幼儿园及中心学校以上学校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安保器材配备到每一所学校。建成30兆教育城域网,连接全区半数中小学幼儿园,1/3中小学普通教室配备“班班通”。全区中小学教学用计算机14299台,其中小学7664台、普通中学5869台、职业高中766台。各类数字资源日益丰富,服务教学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3.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惠及城乡力促公平
学生资助工作累计办理生源地贷款6106人,发放贷款6239.6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学生助学金13860人次1356万元;发放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1824 人182.4 万元、免学费资金4664人391.55万元。
校车工程安全运行,开通运营校车51辆、线路45条,覆盖10个街道共计17所学校、2189名学生。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惠及188所学校、受益学生52268 人,其中实行食堂供餐学校32所(含混合供餐26所)、受益学生7653人;加餐学校 182 所,受益学生44515 人。
4.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队伍活力持续增强
师德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健全落实了师德师风考评、师德一票否决、师德培养和激励等机制,完成全区8000余名教师师德专题培训。
干部选任和师资交流调整机制改革重点推进。公开选拔园长38名,区内大学区校长和管理干部交流108名。安排3名城区示范学校副校长与3所沿山学校开展城乡互动挂职交流,选派47名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管理干部到区外名校挂职交流、跟岗学习。依托“大学区”机制,每年组织600余名教师开展转任交流、跨校兼课。在校际间或区域范围内,有计划地对学科富余教师进行合理调整,互补余缺;有步骤地将超编学校教师分流到缺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师资补充和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坚持“逐步补充、逐年招聘、凡进必考、优中选优”的原则,招录补充教师825人,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63人。组织实施五年一轮的全员继续教育培训,通过集中面授、远程网络、置换脱产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教师培训,强化农村学校体、音、美、英语等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发挥“三名”工程导向作用,引导校长和教师成名成家,培养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共计396人,评选区级名师名校长24人。启动“名师大篷车”,创建“名师工作室”27个。全区现有省特级教师5名,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1640余人。
2015年,全区基础教育教职工总数1.2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857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49%、99.34%、96.85%,分别比上年提高0.2%、0.19%、0.38%。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率94.76%,高于省定85%目标水平9.76个百分点;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率85.53%,高于省定75%目标水平10.53个百分点,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率12.77%,高于省定10%目标水平2.77个百分点。
5.素质教育综合施策,内涵发展硕果累累
改革成效更加显著。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餐桌式”高效课堂模式全区推广,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民办学校“小升初”改革取得突破,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机制得到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阳光体育、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竞赛广泛开展,3200余名学生获区级以上奖励。205所中小学素质教育“316工程”督导评估全面完成。
特色发展亮点纷呈。校园文化建设逐校推进,内涵品位愈加彰显,特色资源、品牌资源日益丰富。创建省级示范高中2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级标准化高中4所,创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1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2所、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示范学校1所、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所及市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4所,评选区级名校3所。
教育科研扎实开展。教研资源进一步优化,课题研究切实加强,推动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效果显著。全区承担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7个、市级规划课题53个,课题实验校123个,成功举办、承办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学术交流研讨活动500余次,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科研项目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基地 ”等称号。
“十二五”时期,长安教育事业发展成绩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2015年7月和12月我区先后被授予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陕西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区”称号,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区政府荣获陕西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集体,区教育局荣获陕西省“全面改薄”工作先进集体、西安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先进集体、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长安教育综合实力提升明显,但是现阶段发展水平距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城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城区公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区和城中村拆迁、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增多、新建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不到位等多重因素叠加,加剧了现有学校的入学压力。农村中小学数量多、分布散,整体办学效益较低,面临保障就近入学与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的双重任务。
二是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教师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业务能力等方面尚显不足。区域内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及名师名校长比例不高。
三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办学模式较为单一,办学活力不够充分,学校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四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能力相对薄弱。受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的思想影响,职业学校招生空间小、难度大。专业教师欠缺、实训设施设备不足等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转型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
五是高中校建历史负债亟待化解。十多年来,我区通过吸纳社会资金举债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克服财政投入不足,推动了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办学水平的大幅提升,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负债。经市审计局确认,截止2015年底,总负债约1.11亿元(不含长安七中)。由于新形势下,普通高中不能再招收择校生,学校收入大幅减少,原有偿债机制被打破,巨大债务成为制约高中教育健康发展的沉重负担,亟待化解。
(三)“十三五”发展环境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区上下形成了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尤其是长安正在全面推进国际化都市新型城区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民生事业投入逐年增加,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与此同时,长安经济社会仍然呈现出城乡二元化结构,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建城区迫切需要完善学校布点,优化教育结构;另一方面,长安80%的地区仍然是农村,80%的人口是农民,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保障教育机会公平仍然是教育事业面临的重点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区委、区政府也明确要求:教育系统应当抓住长安财力聚集的历史机遇,建立与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相适应的基础教育体系,加快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人口大区向人才强区的转型发展。面对发展目标和任务,“十三五”时期将是长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和攻坚阶段,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创新、优先发展的思路,奋力开拓教育事业新格局。
二、“十三五”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教育体系。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内涵式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拓展教育惠民工程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丰富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高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先发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坚持赶超发展。主动适应长安经济社会发展爬坡过坎、加速扩张的新特征,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为契机,积极实施赶超策略,力争教育实力跻身全市前茅。
坚持均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动相协调,完善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扶持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发展,缩小城乡、片区、校际差距,提高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聚焦热点问题,谋划创新举措,突破发展瓶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着眼教育质量,加快内涵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促进教育公平,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增进人民福祉。
(三)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 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着力提高保教质量,摒弃“小学化”倾向。鼓励和扶持幼儿园提升等级,提高市三级以上幼儿园占比。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公办幼儿园园所数、在园幼儿数占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义务教育 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持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使校际差距明显缩小,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基本满足群众需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差异系数(CV值)始终保持在国家上限标准以下(小学小于0.65,初中小于0.55)。大班额所占比重控制在5%以内,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学校布局适应城乡发展趋势,确保在城中村改造、城市新建小区、成片开发的城市新区、新型城镇化重点地区实现教育设施同步配套建设。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显著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建立义务教育学区划分动态管理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免试就近入学。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在100%,小学保持零辍学率,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7%。依法保障符合条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
高中教育 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加快普通高中内涵式、多样化发展,创建特色高中、品牌高中,实现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率和本科上线率稳步提高。完成长安十中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工作,公办高中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或示范化标准。化解高中学校吸纳社会资金举债发展而形成的历史负债。
职业教育 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成全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重点办好区职教中心,启用学生职业实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职业学校活力。巩固招生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和征地拆迁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特殊教育 关爱残疾儿童少年,提高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支持普通学校扩大随班就读规模。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努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设备投入。重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继续教育 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覆盖区、街道、村(社区)的成人文化技术培训网络,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西安广播电视大学长安分校发展,创新办学模式,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稳步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加强职业学校职业短训教育,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其中受过高中阶段以上教育人口比例逐年提高。
教师队伍 深化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提高师德师风水平。逐步配齐配足新建幼儿园教师,全面推进幼儿教师资质达标;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计划,逐步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和班主任工作津贴,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加大普通高中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6%、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2%、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16%,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加快名师队伍建设,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系统性的师资培养培训制度,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以特级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为中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基础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师地位和权益,不断提高教师待遇。
教育体制改革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
教育信息化 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信息数据库、教育资源库建设。到2020年,全区中小学校园和“三通”覆盖率达到100%,全区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全部达标。建成以电子学籍管理为核心的学生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教师基础信息数据库。积极探索基于移动终端、3G技术、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电子书包和移动学习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体系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形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应用广泛、特色鲜明”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格局。
三、“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公平为基础,统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盘活教育资源存量,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为长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二)“十三五”工作重点
1.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新建一批、改造增设一批的思路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投资1.1亿余元增建17所公办幼儿园、利用小学富余校舍改造增设一批公办幼儿园。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开发建设单位落实1500户以上居住区配建幼儿园的规定,使公办幼儿园数量和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0%以上。积极应对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科学评估和测算学龄前儿童的数量变化,进一步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优化整合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和调整幼儿园布局规划,初步建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一是将省市“全面改薄”、市级“高品质学校提升工程”、区级义务教育学校提升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相统筹,整合各类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投入资金4.24亿元,提升改造142所小学、36所初中,促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更新和完善内部设施设备。二是完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积极落实《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开发区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完成至少5所公办学校建设工作。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应当按照“先公办、后民办”的原则,优先保障公办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到位。对于独立居住区居住户数达不到应当配建教育设施规模的,或是原已开发建设(使用)但未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设施的,其开发商(单位)应当按规定交纳城市新建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费,由政府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建设公办教育设施,其建设用地实行划拨方式供应。对原有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拆迁的,由拆迁主管部门负责还建,明确建设周期,与安置小区和新建商品住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还建的幼儿园、学校为公办性质,建成后无偿移交区教育主管部门。还建学校应当在保证原有规模的基础上,依据安置小区和新建商品住房的居住户数适当扩大规模,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原则上,小学不小于18班规模,初中不小于12班规模。
3.实施普通高中品质提升工程。投入资金1.4亿元,逐校对照标准、查遗补漏,实施学校改造提升、设备更新添置、内涵发展三个系统工程。同时,积极筹措资金,顺利稳妥的解决高中建设历史负债问题。指导长安区第十中学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积极推进长安区第一中学校园规划建设工作,在尊重、继承学校办学传统、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内涵品位。
4.实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程。完成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一是实施西安工程职业学校和长安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等民办职业学校转型工作,建议市局对2所学校注销登记,保留现有职业技能短期培训资质从事短训工作。二是集中职教资金投入,加快区职教中心和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推进专业设置调整,将学前教育、汽修、计算机等专业打造成为我区优势品牌专业。三是实施新一轮“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争取上级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素质提升工程。以师德建设、教师补充招录、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名师”和“名校长”培养、全员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等六项工作为重点,全面提高师德师风水平,补齐配足幼儿园教师和义务教育薄弱学科教师,提高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逐步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和班主任工作津贴政策,促进城乡教师均衡配置,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投资1058万元,完成长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研培训基地建设工程,支持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
6.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按照省颁标准,实施以“三通”和“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强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每年遴选一批校际合作紧密、共享资源丰富、教学互助深入、带动成效明显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校。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依托长安教育网,推动长安教育资源库的资源开发与整合,建立开放的、外联的教育教学网,开发具有长安地域特色的长安教育资源网。建立长安区中小学校长及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7.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是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素质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统筹管理,继续巩固和深化基础教育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落实市区两级大学区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机制建设。积极落实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部署。三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小学阶段综合素质养成过程性评价办法,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入学管理,科学合理划分学区,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完善中招录取办法和程序,落实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四是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探索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完善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第三方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五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推动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8.加强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全力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杜绝重大责任事故发生,打造平安校园,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技防和物防水平;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安全教育,不断增强中小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至少配备1名专职保安,对全区学校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每年对主管领导进行一次全员培训,根据校园安全出现的新情况修订安全课教材,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年至少进行2次应急演练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区委、区政府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街道和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强大合力。教育局成立实施“十三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分解落实责任,制定好年度计划,积极谋划重点工作,统筹实施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在“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办学治校能力。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二)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把教育作为全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加强教育费附加征管,按规定全额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区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安排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在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彩票公益金等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4%以上。城区新建小区收取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费要专项用于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制定并落实教育建设项目减免收费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对教育的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核定并逐步提高各类学校生均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建立生均经费定额动态调整机制。落实省市“十三五”规划要求,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城乡一体的公用经费补助政策。继续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提高高中财政投入水平,2016年秋季起实行高中免除学费政策。加快化解普通高中债务。实行中职学生生均拨款制度。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及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生均经费标准。实现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对承担政府委托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按照接受义务教育学生数量和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拨付相应经费。
加大教育重大项目的财政保障力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高水平高质量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城区学校扩容、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项目,管好用好中省市补助资金,足额落实区财政配套资金,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加强经费管理。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建设,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健全教育经费年度审计制度和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确保经费使用安全、规范、有效。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学校。
(三)加强统筹规划,保障教育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发挥“大学区”管理制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和校际差距,提升全区教育整体实力。
统筹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计划,积极引导公办、民办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形成结构完善、功能健全、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
统筹推进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以教育科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全方位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加快法制建设,保障依法治教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教育决策机制,探索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法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行教育政务公开,完善和改进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促进现代学校管理体制建设。健全校长负责制和民主监督机制,健全师生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学生申诉制度。完善学校法人制度,推进管理创新,实现学校管理和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健全校内涉法纠纷预防与调解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要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评价学校领导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内容,切实推动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将教育优先发展纳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督导考核机制,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合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将“十三五”发展目标和任务作为重点督导内容,坚持督政与督学、评估与监测、监督与指导并重,建立督导常态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严格落实督导问责制,督促相关部门履行好职责,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
2016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