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府〔2018〕101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和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深入实施企业互联网提升计划,高水平发展我市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快构建全市工业互联网体系,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主要思路。
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关键窗口期,紧紧围绕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全市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全面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为主攻方向,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五大任务,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业企业上云等专项行动,从平台、技术支撑服务和典型应用三个层面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全市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提升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构建形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体系,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覆盖率超过70%,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搭建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完成3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1万家企业、10万台工业生产设备接入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培育1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可靠、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围绕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的信息安全产业不断发展。
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形成1~2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重点行业企业全覆盖;建立非常完备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工业互联网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互联网发展能力、技术产业体系和应用水平实现国内领先。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基础支撑。
1.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和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网络技术试验及试商用。积极部署窄带物联网(NB-IoT)、低功率物联网(LoRa)等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完成全市IPv6网络规模部署,推进IPv6在全市工业企业深度融合应用。开展IPv6网络环境下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和管理机制研究。支持苏州域内各类数据中心建设和改造升级。推动全市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及大数据产业发展。推进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进量子保密通信示范试点应用。
2.加快企业内外网络改造升级。以提升高价值工业智能装备联网率和工业网络覆盖率为目标,推动工业企业互联互通改造,推进产品服务互联升级。继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入车间、连设备”专项工程,深入开展“企企通”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工业企业的宽带、网络以及企业车间局域网建设,加强各要素的智能互联。实施网络提速降费,降低企业互联网专线和上云成本。推动基于NB-IoT的远程管理维护监测、基于5G的工厂网络改造应用、基于带宽网络技术的业务协同应用,实现生产设备的广泛互联和工业大数据互通。
(二)构建平台体系。
1.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引导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试验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重点产业园联合国内外知名制造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光伏、冶金、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满足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鼓励和支持域内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平台企业加快推进步伐,迅速形成服务能力。对综合性赋能平台、行业级应用平台、企业自建平台和专业领域服务平台同步推进,形成全市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推进国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分批公布苏州市级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发挥供需对接及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专有云、行业云、公共云研发和应用为核心,开展工业云服务试点示范。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据采集、网络建设、工控安全等技术支撑服务商的合作。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形成工业互联网行业“苏州解决方案”,提升输出和服务能力,扩大辐射领域和区域,抢占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
2.构建应用服务体系。打造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推动服务商与企业精准对接。加强云服务机构培育工作,鼓励我市龙头制造企业将信息技术服务剥离,成立提供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的专业化云应用服务商。推动有基础重点骨干企业建设或开放云平台,提升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协同、一体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我市与国内龙头云计算企业以及行业独角兽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建服务全市企业的公共云平台。加快推动两化融合贯标咨询服务机构、企业互联网化提升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支持云平台服务商、云应用服务商深入开展企业对接活动,大力宣传推广优秀行业云服务解决方案。
(三)推进融合应用。
1.开展标杆工厂创建。优化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内容,重点推进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培育市级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企业,分批公布并推广示范。加强工业互联网在企业内外部的应用,强化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能力、数据集成应用能力,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转型等制造业新模式。打造面向重点行业全产业链、制造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2.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企业生产管理等实施环节,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培育一批星级上云企业。推进企业依托工业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仿真等技术应用,提升设备远程控制、诊断维修等能力,推进企业内部组织模式创新。深入落实“1+30+300”工程,通过“云服务券”方式分类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和推动企业核心业务上云,推动重点行业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合作,开发覆盖制造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流程的综合解决方案。组织开展星级上云企业评定和奖励,引导企业持续实施上云项目,提升上云水平。
(四)加强产业支撑。
1.创建工业互联网特色基地。鼓励和支持先进制造业较好的市(区)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产业,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发展重点,超前谋划产业布局和技术研发,打造创新聚集区。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创投资本等高端要素在各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创建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特色基地。吸引国内外大型工业互联网企业在苏落户,加快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院校及技术服务商成立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促进全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同步发展。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产品制造、平台服务、工业软件等领域骨干企业,建设具有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和产业群。
2.推进工业APP培育发展。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工业互联网化转型,大力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管理、虚拟仿真测试等工业软件。着力提升集成创新水平,形成一批面向特定工业场景和特定行业具有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业智能软件。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领域知识显性化、模型化和标准化,形成一批引领作用突出、示范应用性强的工业APP。加强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攻关,组织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力量,开展工业互联网基础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的关键技术攻关突破。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工业互联网芯片、传感器、远程数据采集模块、智能测控模块、智能联网装备等核心硬件产品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重点形成一批IPv6、工业无源光网络、工业无线网、标识解析等核心产品。推动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形成一系列具备联网、计算和功能优化的新型智能装备,推动工业互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
(五)强化安全保障。
1.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机制。深化对信息网络安全的认识,推动全市信息网络安全行业协同发展。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工业数据和重点领域信息安全,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公共信息系统保护等,制定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规范和工作指南,出台实施细则、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定期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共建安全有序、互利共赢的网络空间生态系统。支持基于工业网络信息安全的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发展。
2.提高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培育工控安全试点示范企业,重点支持工控安全监测平台、服务平台、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工控安全保障水平。支持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研发攻击保护、预警监测等安全防护设备和产品,不断提升设备、网络、控制、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在典型行业企业开展工控安全试点示范应用,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检测、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在风险预警、运行维护、诊断评估、标准认证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支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苏州市工业互联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的作用,推动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点工程,组织编制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2018~2020年),优化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指导和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凝聚各级各部门力量,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各市(区)政府相应建立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措施,形成全市工业互联网推进合力。
(二)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的倾斜力度,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对工业互联网的金融和资金支持,引导金融资本向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流动,围绕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和特色基地创建、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应用等重点方向实施精准扶持。鼓励各市(区)结合实际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实现市、区两级政策联动支持,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
(三)加大人才支撑。
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新政40条”,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军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技术中心,培养造就一批掌握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科技领军专家和高层次专业人士。建设工业互联网培训教育基地,加强工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人才培训能力。围绕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需求,汇聚社会资源要素。建立苏州市工业互联网咨询专家组。
(四)推进合作交流。
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开展区域合作交流,融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在政策互惠共享、需求对接、企业协同上云等方面与科创走廊城市区域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发挥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苏州市智能制造联盟、工业园区人工智能协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行业交流,推动企业跨领域、跨行业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识。鼓励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投资落户,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与高校、大院大所等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产品研发与应用创新。构建政府、联盟、企业等多层次沟通机制,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分享。
苏州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