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多年来,省属企业积极对接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省正在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八大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省属企业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全省整体发展格局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切实扛起落实服务“八大发展战略”的时代使命担当,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全面开启率先发展新征程,当好全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排头兵。
率先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引领发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我省新时期重要战略部署和统领全局的重大工程。省属企业要深入落实《关于推进省属企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找准主攻方向,全面投身重大工程,积极参与综合试验区建设,切实发挥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龙头骨干引领作用。
聚力“十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增量带动和存量优化,深入实施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功能性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三大工程”,围绕“十强”产业整合集聚资源,突出战略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抢占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先机,促进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大装备制造核心零部件、重大技术装备、关键基础材料和尖端新材料的自主创新,助力“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大力发展氢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积极参与“外电入鲁”,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海洋企业龙头引领作用,全面对接服务海洋强省建设。深度整合医养、文旅产业资源,打造知名品牌,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引领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化工产业实现基地化、链条化、智能化,以服务实体产业为方向发展现代金融。扩大有效投资,每年推进一批“十强”产业及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主动承担支撑全省发展的重大投资任务。(各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加快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坚持企业改革发展与全省重大战略协同,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做强做优企业主业,开展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施一流企业“领航计划”,通过强强联合、重组整合,打造行业龙头,梯级培育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作用,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使国有资本更好地服务全省重大战略。健全完善与世界500强、中央企业、优秀民营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长效合作机制,促成更多合作成果。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各类基金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我省重大战略。力争“十四五”末,80%以上省属国有资本集聚在“十强”产业、重要矿产资源及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各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编制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每年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攻关和应用,服务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建立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确保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每年增长10%以上。深化与中科院、省产研院等院所和高校合作,共建高层次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实施云计算、氢能与燃料电池、北斗系统应用、高强度钢等重点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等重大科技项目,引领行业发展。通过定向委托等方式,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合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协同创新。强化标准引领,积极参与国内外有关标准制修订。发挥鲁京、鲁港、鲁沪、鲁深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中心作用,促进人才、技术、项目、资本对接和集聚。对标新时代发展要求,强化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各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率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打造样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省属企业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作为,切实扛起应有的使命担当,以产业振兴为切入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培育农业“新六产”。
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围绕建立良种研发、订单农业、现代种养、粮食储备、优质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推动省级区域性成品粮油配送中心、山东种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营养型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实施,培育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企业,擦亮“齐鲁粮油”品牌。围绕特色小镇、康养旅游、田园综合体等,打造一批农业农村特色产业企业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项目。围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业务领域,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实施专业化整合,集中优势资源,打造行业龙头。(鲁商集团、土地发展集团、鲁粮集团、水发集团、山东种业等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加大乡村振兴产业投入。围绕培优做强乡村振兴产业,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发挥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引导作用,对企业乡村振兴基金进行重点扶持。保险企业积极争取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支持,进一步增加惠农险种、扩大承保区域、提高服务标准,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保险服务和融资支持。整合做实企业乡村振兴研究院、产业联盟、创新中心,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鲁商集团、土地发展集团、山东财金、鲁粮集团、水发集团、山东种业、泰山保险等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率先在海洋强省战略中谋篇布局。充分发挥我省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科技等方面突出优势,强化经略海洋意识,坚持陆海统筹,推进省属企业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港口、进一步发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势中积极作为。
做强做大港口和海洋运输。坚持“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运营、一体管理”,优化配置岸线资源,明确港口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方向,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对“十强”产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沿海大型专用泊位,推进智慧物流平台构建,助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东北亚航运枢纽。加快提升海洋运输企业运力规模和盈利能力,优化运力配置,力争2021年控制运力突破1200万载重吨。(山东港口、山东海洋等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大力发展海洋优势及新兴产业。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在深海技术装备、深海渔业、生命健康、海洋精细化工、冷链物流等领域布局尖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拓展涉海高端产品和服务,发展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突出项目带动,高质高效推动船用高端发动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超大型海上设施一体化拆解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一批“海气上岸”项目,助力全省能源结构调整和“气化山东”战略落地。推进涉海资源重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鲁信集团、兖矿集团、山东国投、山东能源、山东港口、山东重工、鲁华集团、山东海洋等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率先在三大攻坚战中作出示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
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合理控制企业债务规模,将省属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0%以下。加强企业高风险业务监管,扎实做好处僵治亏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发挥保险、担保、资产管理等企业融资增信、风险分担、资产处置功能,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风险化解渠道。(各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积极作为助力精准扶贫。开展“国资惠农”扶贫行动,推动一批产业扶贫、养老扶贫项目落地实施。管理用好“国资惠农·慈善信托”基金,定期开展扶贫捐赠活动。充分利用市场化方式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扶贫。带头参与消费扶贫,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产品,优先从贫困地区聘用人员。参与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完成好“第一书记”帮包任务,做好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派驻工作。(各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严格落实环保安全责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主体责任,严控安全环保风险,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健全风险评估预警及应急机制,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和环保事件发生。强化污染源头减量和全过程控制,解决一批生态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发挥绿色基金引导作用。推进资源优化整合,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加大煤炭塌陷地治理力度,推进实施促进塌陷地转变为生态园行动。(各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率先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抢占先机。适应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要求,充分发挥省属企业比较优势,深化以商招商、以资引资,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质量,助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及境外园区建设,扩大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打造海外研发生产基地,持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并带动我省装备、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优化国际航线网络布局,加大至日、韩、东南亚等国家航线密度。发挥“欧亚班列”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作用,加大开行密度,尽快形成“2+N”运行格局,搭建东连日韩、西接欧亚、南到东盟,北接俄罗斯的海铁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具备“走出去”条件的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充分利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等重大战略红利,在自贸区、先行区内设立职能型总部,广泛开展资产证券化、跨境贷款等业务,构建优势产业合作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跨国并购重组平台。将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推动更多优质项目、高端人才、创新技术落户山东。在资源获取、勘察设计、检测检验认证、工程施工等优势领域多渠道开展对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切实加强境外风险防控,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各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率先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融合突破。积极响应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就地转型升级,实现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省属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全面对接服务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对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参与健康医疗等大数据中心、先进制造基地、中国氢谷、海洋高端产业聚集区等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打造动能转换“山东模式”。对接现代化都市圈,谋划布局一批总部基地、创新平台和产业联盟,吸纳更多优质资本和高端人才。对接胶东半岛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世界一流海港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对接鲁南、鲁西区域发展,推动资源枯竭型企业结合属地优势就地转型,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和园区,共同设立助力菏泽产业发展基金,实现地企协同共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开拓发展空间。(各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率先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担当重任。充分发挥省属企业在我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我省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高质量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工程。推进全省机场深度整合和统筹运营,设立省级民航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加快济南机场二期、烟台机场二期、临沂机场航站楼、东营机场机坪等改扩建工程建设,到2025年形成“两枢一干九支”机场网络布局。加大省内高速公路、高铁投资,完善高速高铁路网设施,促进省内外高速高铁互联互通。加快推进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段、潍莱、济莱、郑济、黄台联络线及雄商、济滨、京沪二通道、潍烟、莱荣等高铁项目,到2022年争取在建和通车高铁里程达到3900公里以上。推进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北、南环段)、莱州至董家口、临沂至滕州、沾化至临淄、济青高速潍青段及智慧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促进我省加快构建“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路网,高速通车里程达到8000公里。全面参与我省内河港航提档升级工程,重点推进小清河复航、京杭运河航道等项目,实现“通江达海”。立足省级储气设施建设任务,统筹布局整合资源,积极推进沿海LNG接收站和山东天然气环网干线等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煤炭企业统筹推进跨区域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保障我省煤炭资源供应。(鲁信集团、山东高速、山东机场、齐鲁交通、山东铁投、山东港口、水发集团、山东海洋等省属企业负责落实)
各省属企业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对接服务“八大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方案并报国资委备案,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落实,始终做服务全省重大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和先行者,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省国资委将围绕贯彻落实“八大发展战略”,健全协调指导和跟踪推进机制,进一步优化国资监管体系,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动,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