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安区十三五旅游规划

发表时间:2016-11-21    文章来源:远博志城

目录

第一章 “十二五”主要成绩

第一条十大峪口旅游环境整治

第二条重点景区硬件提升建设

第三条翠华山南五台资源整合

第四条乡村旅游农家乐大发展

第五条民俗宗教类保护性开发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问题与环境

第六条“十三五”面临问题

第七条“十三五”宏观背景

第八条“十三五”区域背景

第九条“十三五”内部环境

第三章“十三五”总体要求

第十条发展理念的提升

第十一条发展目标的创新定位

第十二条发展空间格局的调整

第四章“十三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十三条战略思路

第十四条发展目标

第十五条战略抉择

第十六条路径突破

第五章“十三五”全域景区的培育建设

第十七条秦岭大美山水旅游带

第十八条长安大美乡村旅游弧

第十九条“西安南城”大美城市旅游综合体

第六章“十三五”旅游传统产业提升

第二十条旅行社业

第二十一条旅游餐饮业

第二十二条旅游购物业

第二十三条旅游娱乐业

第二十四条旅游景观业

第七章“十三五”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扶持

第二十五条康体旅游业

第二十六条养老旅游业

第二十七条旅游演艺业

第二十八条旅游商贸业

第八章“十三五”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保障

第二十九条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保障

第三十条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保障

第三十一条旅游行政服务体系保障

第三十二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保障

 

第一章 “十二五”主要成绩

第一条十大峪口游环境整治

实施峪口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努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旅游服务,已成为长安区参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职责所在。 我局在加快推进全区旅游业发展的主旨下,组织设计、勘察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对库峪、大峪、白道峪、小峪、石砭峪、天子峪、抱龙峪、小五台、子午峪、皇峪等10个峪口进行综合整治改造。根据专家对区内十大峪口的调研统计结果,2011年1月启动了一期工程,首先对子午峪、小峪、小五台3个峪口进行整治改造。

结合这三个峪口的基础设施现状,先后对危险路段进行修复,修建了简介牌、停车场、公厕,设立了导示牌、警示牌、垃圾箱等配套 设施,此项工作已于 2012 年建成并交付使用。几年来,还在东大、五台、引镇三个街道修建三处大型生态停车场;在沣峪道内修建 3 个中型砂石停车场;在秦岭北麓长安段主要峪口修建的 8 个小型停车场也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停车场的投入使用使秦岭北麓停车场增加 1000 多个,有效缓解了旅游旺季车辆拥堵状况。其它峪口的综合整治已交 付秦岭北麓管委会统一进行。

第二条重点景区硬件提升建设

(一)子午古栈道大祥峪旅游项目招商工作

长安区 2010 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我们隆重推出长安区“子午古栈道”项目和长安区“大祥峪”项目的招商活动。目前,祥峪森林公园已经成功和秦龙集团达成合作协议,秦龙 集团持有祥峪森林公园部分股权并对祥峪森林公园后续规划建设提 供资金支持。“子午古栈道”项目尚仍在继续招商中。

(二)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二期建设

截止目前,关中民俗博物院一期建设的500 亩已经基本完成,陆续对游客开放。一期内建有中国古民居一条街及各种民俗器物,还推 出了特色婚宴、寿宴和民间非物质文化演出,受到广大游客好评;二 期建设的 369 亩正在加紧办理征地等手续,其规划和后续建设正在筹 备中。(三)青华山进山道路的修复与景区游览道路建设

青华山进山路修复与景区游览道路建设(包括山门建设等)项目总投资 7000 余万元,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进山道路修复已经完成, 现驾车可从环山旅游公路直达青华山山门,山门口停车场、牌楼、广 场、绿化等旅游配套设施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续建设中的上山、 下山道路及其它旅游基础设施仍在继续完善中。

(四)温泉度假项目

从 2011 年开始,对东大温泉旅游区全面实行保护性开发,重点 扶持秦龙温泉酒店和西部机场集团南山温泉酒店两个龙头企业。在充 分调研的基础上,累计投资 3.3 亿元对服务设施进行了全面提升,同 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服务档次。其中南山温泉酒店投资1.5亿元对酒店内服务设施、养生汤池及园林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2011年开工建设综合楼:包括容纳400人就餐的大餐厅一个,容纳350人开会的大会议一个,4个中小会议室,客房100多间,分为标准间、套间、特色包房等。目前综合楼主体已完工,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汤池数量由原来的15个扩大到30个,并引入欧式spa,养生功能等;秦龙温泉酒店投资1.8亿元,建成2000平方米餐饮楼一座,包含6 个大小会议室的会议中心一个,并完善了温泉旅游区的服务设施。

(五)长安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

2014年上半年,经过充分筹备和设备安装、人员培训,位于西沣路和环山旅游公路交叉口西南角的长安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于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游客中心旨在扩大旅游宣传、提供旅游咨询,努力成为展示我区旅游形象的窗口。

第三条翠华山南五台资源整合

整合重组秦岭北麓长安段现有旅游资源,培育专业化旅游投资运营主体,对于秦岭北麓整体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均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实施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翠华山和南五台景区资源整合,是市政府为高标准发展秦岭北麓旅游业所部署的重点项目。项目启动以来,长安区政府与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旅游集团共同完成了翠华山、南五台景区的基础调研工作,并多次协调市区财政局、西旅集团及翠华山、南五台两个景区,深入沟通、排除万难,充分做好了前期各项工作,为项目合作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完成了翠华山景区资产评估和股权收购的全部工作,新组建的终南山旅游公司已在翠华山景区内展开正常工作,翠华山地质博物馆已经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天池码头票房和长廊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南五台景区资产评估、债务清偿工作已经完成,终南山公司已顺利进驻景区开展正常工作。

整合后的世界地质公园翠华山、南五台景区将分别以打造翠华山休闲度假旅游为主题和南五台佛教文化为主题的规划方案已经完成并上报西安市秦岭北麓管委会,待审批通过即可展开全面建设。新的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除上述规划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之外,几年来,景区软质旅游产品如:每年一度的“翠华山登山节”、“南五台参禅文化活动”、“秋赏红叶”等开发也在如期进行中。

第四条乡村旅游农家乐大发展

2003年长安区开始扶持农家乐产业,经过 12 年的发展,截止目前长安区农家乐挂牌经营户已达695户,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上王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家标准化示范村”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祥峪沟村被评为“全省休闲农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休闲农家明星村”,五台古镇被命名为第一批“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目前,四横六纵的道路交通、风格迥异的农家乐产业以及南部观光农业产业带、东部瓜菜产业带、西部蔬菜产业带,秦岭花卉园、王莽生态农业观光园、长安现代农业物流园构成了长安乡村旅游网络的有力支撑。2014年,为更好地促进长安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编制完成了《西安市长安区乡村旅游规划》,为把乡村休闲度假打造成为长安区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做好指导。

第五条民俗宗教类保护性开发

法相宗祖庭兴教寺成功申遗,为我区宗教文化的发展奠基了良好基础。遗产区外围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了兴教寺山门外护坡垃圾清理工作及绿化工程。嘉午台风景区建设项目的土地手续已办好,初步规划、可研性报告已做好。目前立项报告已上报市秦岭办,等待审批。

除此之外,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老腔表演、民俗婚宴寿宴项目,还有何家营鼓乐表演也都是我区民俗旅游的亮点。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截止十二五末期,长安区旅游年接待人数及收入和预期相符,详细情况见下图:

时间

年接待人数(万人)

目标任务(万人)

旅游年收入

(万元)

目标任务(亿元)

2011年

555.87

500

36139.75

3

2012年

748.83

550

41651.98

3.3

2013年

1001.98

800

50441.24

4.5

2014年

1117.2

900

565000

4.8

2015年

263.65

1200

15125.16

5.7

(2015年接待人数和收入均为截止4月底数据)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问题与环境

第六条“十三五”面临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他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地区相比,我区旅游业无疑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十二五后期,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等原因,我区旅游业发展步履缓慢,基础设施建设等还需要政策支持。

我区旅游业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要实现“初级阶段” 向“比较发达”阶段的整体跨越,就要看到并解决我区旅游业发展中 存在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要素配置不合理 

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尚存在较大差距,旅游要素配置也不尽合理,硬件建设状况较差,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的保护,不少设施仍处于自发建设状态。如:区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特色旅馆住宿设施开发、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小商品开发、特色餐饮及游乐项目开发等,均有待规划安排和实施。

(二)旅游资源开发尚待深化、整合

我区旅游景区目前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以满足游客浅层次的旅游观光和餐饮为主,距离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服务能力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我区旅游资源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但对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力度不够,资源整合也亟待强化,旅游产品多是一些小而全的产品,地方特色不够突出,且重复建设和低档次开发情况严重。

(三)保护与开发关系处理不当,需增强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

在资源开发方面,长安区某些旅游景点存在重利用、轻保护,重经济利益、轻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倾向,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较薄弱,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产品较初级,旅游品牌影响力不大

旅游产品多属观光型、简易度假型、郊游型的旅游产品,没有整体策划,没有突出长安区的特点和优势,以形成系统的产品开发系列。缺乏吸引高产出游客的旅游精品,缺乏高投入、高知名度、高参与性、高科技含量、高文化性的大型旅游产品,不能吸引长距离游客的到来,导致景区知名度有限,市场不活跃。

(五)旅游经济附加值不高,区域旅游发展研究不足 

由于旅游产品的单一和旅游附加值不高,旅游收入大部门来自于门票收入和交通收入,未能吸引旅行社将长安区列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向外推介。对于长安区在西安大都市圈中协调和差异的功能定位研究不足,对长安区旅游特色发展的探讨亦不充分,导致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区域互补性与自身独特性,亟需加强规划研究,确立正确的发展方针。

(六)景区建设各自为政,管理体制需革新 

由于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行业部门(如:林业部门、文物宗教部门、国土部门、农业部门等),这些部门在资源开发方面各自为政,旅游景点之间互为壁垒,形成无序的恶性竞争。尤其是某些景区以承包的方式租赁给一些单位和个人,出现了“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和经营,造成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认识上述这些特征,明确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看到“十三五”期间我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这就是新时期推动我区旅游业发展的任务,只有明确并完成这样的任务,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把我区旅游业真正推向比较发达和成熟的新阶段。

第七条“十三五”宏观背景 

“十三五”期间我区旅游业发展,要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对旅游业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一)我们国家“十三五”末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要求旅游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要与之相一致。

(二)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简政放权。这要求旅游业的产业发展要由原来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转向“政府引导、市场拉动”。

(三)旅游消费需求进入“爆发性”增长期。这要求旅游业发展要着重解决市场供给不足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入贯彻实施《旅游法》。这要求旅游业发展必须全面走上法治化轨道。

(五)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这要求旅游业发展的格局必须进行全面调整。

(六)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要求旅游业的现代化必须通过信息化来推动和实现。

(七)“两型”社会建设和发展。这要求旅游业发展必须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使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断得到全面提升。

第八条“十三五”区域背景 

西安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旅游接待从1978年的入境游客总数 13714 人次、旅游创汇 177.37 万美元,发展壮大到2014年的游客总数约1.2亿人次、旅游收入152.77亿美元。此外,西安市国内旅游市场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国内旅游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西安旅游国内客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除在2003年受到伊拉克战争和SARS的不利影响之外,西安国内旅游游客总数较上年均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率。总体而言,在西安整体旅游市场当中,除国际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不断升级完善之外,伴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近郊乡村旅游、周末度假游和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快速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长期以来,长安区都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作为西安旅游的一个重要板块,在西安市旅游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和自身大力建设发展下,长安区旅游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4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79.98万人次,旅游收入共计83.77亿元,整体而言,长安区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外,其余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长安区作为西安市的南部门户,在西安市乃至大西安都市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旅游空间区位。目前全省对秦岭北麓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以及对沿山峪口的重新规划,都为本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使长安旅游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长安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推动西安市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并且对区域旅游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九条“十三五”内部环境 

以西安为中心的大都会区是西部消费能力最强、成长潜力最大的市场区域。长安区位于西安大都市圈内,是西安城区的一部分,并且在西安所有外围区县中与西安主城区的联系最为便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西安都市圈必定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周边都市圈居民的出游率将大幅度提升,这将为长安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个非常稳定的一级客源市场。长安区可充分利用西安市区的交通、客源等优势,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上与全市旅游的整体部署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随着长安区大学城高校的不断入驻,也为长安区提供了西安周边其它区县所不具备的可观的客源条件。

长安区已与周边的旅游区形成一个客源市场共享的区域网络系统,西安大都市圈整体旅游市场的不断完善必将对长安区旅游业发展产生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亦形成本区与其它区县旅游业发展的市场竞争态势。因之,长安区旅游市场开发必须立足本区资源特色与区位优势,联合周边市场,大力打造长安区地方特色旅游品牌,才能使长安在区域旅游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契机。

首先,长安区农家乐发展较为成熟,不仅占据本区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主要份额,在全市各区县的农家乐市场中也占有绝对优势;其次,相对于其他区县而言,长安区拥有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以及区内众多水系,并且大部分重要旅游资源已得到了初步开发和利用,可开展乡村旅游、温泉度假、登山探险、自驾车游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度假活动;此外,长安区休闲度假市场垄断性优势突出,并且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长安区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和宗教文化旅游市场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竞争优势,应紧抓资源特色,利用错位竞争,使其发挥区域旅游发展中正的近邻效应,促进本区旅游业健康发展。

长安区是西安乃至关中地区休闲度假首选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集自然观光、历史文化、温泉度假、生态探秘、文化体验、登山探险、科技教育、宗教朝拜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鉴于我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区位,我区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力争将长安区建设成山川秀丽、林木茂盛、生态自然、环境优美并具有生态环境自我更新能力的关中一流旅游目的地和重要旅游地区。

第三章“十三五”总体要求

第十条发展理念的提升

(一)全域旅游理念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是旅游人次的增长,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相应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

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下,要把整个长安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会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通过旅游业的引领发展,努力打造宜游、宜居、宜业的美丽长安!

(二)城乡一体化理念

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指在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空间上互为环境,生态上协调相融,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前提下,使整个城乡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

在城乡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要求长安区改变原来只重视经济发展战略的片面思想,打破体制束缚与制度障碍,综合考虑整个城乡地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现状,使旅游经济各要素能合理、有序、通畅地流通,实现城市型旅游产业与乡村型旅游产业的链接,从而使城市与乡村旅游经济和谐、共荣地发展。

(三)旅游循环经济理念

旅游循环经济理念是建立在旅游资源有限性的基础上,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推行生态旅游,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改善利用旅游资源的技术水平,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旅游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

在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要求长安区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服务性、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旅游产业的高关联性等特征,从输入端开始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旅游经济数量的增长和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协调一致,实现GDP(GNP)的“绿化”,从而成为一种崭新的发展途径和模式。

(四)产业融合理念

产业融合是相对于产业分化而言的一种产业发展范式,是指原本各自独立的产业,相互交叉、渗透,使原有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或消失,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旅游业的跨界融合表现在相互渗透和交叉,从而使得融合后的产业兼具旅游业的特征,与原有的旅游业形成了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

在产业融合理念的指导下,要求长安区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其他耦合性较强的产业相融合,积极引进其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运作模式,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激发全新旅游生产要素、丰富旅游产品形态、扩大产业范围,形成互生共赢的新型旅游业态。

第十一条发展目标的创新定位

近年来,长安区着力于高品位定位、大手笔谋划、大智慧运作,已然发展成为西安大都市圈的后花园,是西安乃至关中地区休闲度假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行将到来的“十三五”将是我国旅游业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转变期,对于我区旅游业来说亦是如此,是我区旅游业攻坚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发展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旅游地位的持续提升、旅游产业的质效升级、旅游要素的创新完善、旅游服务的软硬结合、旅游市场的理性发展,使旅游业成为长安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使长安旅游成为美丽经济和幸福生活融合体的“长安新旅游”,使长安区成为适合人们游憩、停留、居住的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休闲、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和深度游憩目的地的“西安新南城”,成为大美陕西的山水人文旅游综合发展样板区。

第十二条发展空间格局的调整

鉴于长安区位于西安城南和坐拥秦岭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十三五”期间应强调和积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在“西安新南城长安新旅游”新常态思维的引领下,按照市场-资源-问题-发展导向原则,围绕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以资源为基础,以交通干线为脉络,以市场为导向,对新环境下的旅游发展空间进行审视,从区域上,构建“113”(一核一弧三带)的空间发展格局,从发展轴线上,形成四横六纵的轴线格局,最终形成“主题明确,特色突出,辐射带动,联通内外”的旅游发展态势。

“一核”:“西安南城”大美城市旅游核心综合体

集旅游交通功能和道路、滨河景观、商务、休闲、文化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以长安现有(及规划建设)内部交通体系为依托的,能凸显和集聚区内众多精品(或潜力型)景区、特色街区、城市文化广场、城市RBD为核心的,引导长安旅游空间拓展的发展核。

“一轴”:南—北旅游发展主轴

依托贯穿南北的子午大道,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串接,形成由古城区过渡到区内历史文化景观并延伸至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景观的一条时空轴线。

“一弧”:大美长安乡村旅游弧

在已经发展成熟的国家级农家乐管理和服务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上王村、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五台古镇、省级休闲农家明星村落祥峪沟村的带动下,差异化创新发展王莽、杨庄为本次规划的重点村落,发展农业观光和花卉园区,与西部的蔬菜产业带、长安现代农业物流园、东部的瓜菜产业带等深度整合,形成充分贯穿长安文脉地脉的,集景观、休闲、游憩、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型深度游憩大美乡村旅游弧线。

“三带”:

1、大美秦岭山水旅游带

依托环山公路,连通、融接、活化长安旅游景区景点、串接秦岭北麓浅山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与周边区域有机联系,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旅游带。

2、大美潏河文化休闲带

包括土地整理、水系梳理及整治、植被保育、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旅游景点建设、旅游道路系统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展现潏河湿地、历史人文和滨水景观为主题的旅游观光带和生态休憩景观带。

3、大美长安城市综合体

在长安主城区和近郊景区的二元化融合下,围绕传统旅游产业和新兴相关产业的互相结合,打造几个重点休闲项目,建设西安南城大美长安城市综合体。

“四横六纵的轴线格局”:

“四横”指环山公路、南横线、韦斗韦鸣公路、西部大道;“六纵”指雁南路、雁引公路、长安大道、子午大道、西沣公路、西太公路。这四横六纵的轴线格局,不仅实现了区域交通的方便快捷,增强了长安旅游服务和交通承载功能,也有机地将长安重点景区紧密连接起来,对实施板块推进战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十三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十三条战略思路

1.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

“十三五”是我区打造旅游经济发展升级版、实现“长安新旅游西安新南城”战略目标的机遇期,也是旅游成为我区重大增长极的攻坚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在新常态的大逻辑思路下,结合长安旅游业发展的特殊环境,充分考虑宏观环境条件及自身特色,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2.文化与山水旅游产品两轮驱动

要依据旅游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在全域旅游理念、城乡一体化理念、旅游循环经济理念和产业融合理念的指导下,集成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符合现代旅游发展的产业体系与空间格局,实施项目高端创意、品牌景区建设、精品旅游线路组织,文化与山水产品“两轮驱动”,创建享誉国际国内市场的产品品牌。

3.完善形象推广构建长安旅游高地

推广与彰显“西安新南城长安新旅游”和“大美长安”旅游形象;建设与完善旅游基础与服务设施,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到2020年,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长安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长安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构建长安旅游的新高地。

第十四条发展目标

(一)战略目标

1、西安新南城长安新旅游

2、大美陕西的山水人文旅游综合发展样板区

3、灵山秀水天下长安

(二)产业目标

将旅游业继续培育为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使竞争、有序、公开、开放的旅游公共管理的治理结构基本完善,全区旅游法制化环境建设完成,旅游产业与文化、文物、会展、商务、科研、农林、地产等关联产业实现有机融合,旅游新业态形成。

(三)产品目标:

1.完成翠华山--南五台世界地质公园项目整合工作,打造区内5A级旅游景区,实现我区5A级景区零的突破。

2.完成子午古镇、子午古道(含栈道)、子午关、、继续筹备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二期规划和后续建设,实现我区民俗类景区的深度提升。

3.积极打造软质旅游项目开发(赏花节、采摘节、王曲城隍庙会等)、嘉午台初期项目申报、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节点改造、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我区成熟类景区和重大节庆对新兴景区的带动发展。

4.完成景观大道(东西向的航天大道)及沿线的雕塑系统、水面绿地系统的建设;青华山高山温泉的旅游开发项目,形成以观光体验为基础,以文化、山水旅游为特色,观光度假、商务休闲、宗教朝圣、休学旅游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四)市场目标

实行分三步走的战略,首先,对长安旅游新形象进行多维营销,使广大市民对“西安新南城长安新旅游”的旅游形象有初步认知。第二,旅游形象建设进入推广阶段,长安新形象在西安市民中产生较大市场影响力与震撼力。第三,旅游形象建设进入品牌及形象的巩固阶段,长安的国内旅游市场吸引力显著提高,客源比例大幅度提高。

(五)社会目标

1、扩大就业,确保社会稳定。发挥旅游产业的统筹作用,有效拉动长安第三产业发展,争取通过旅游产业发展为长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旅游富民,促进和谐发展。通过旅游实现富民、脱贫,旅游业成为拉动长安经济发展、改善长安居民经济条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和民生产业。

3、以人为本,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发展旅游,提升长安民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与自然的生存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

(六)数字发展指标

至2020年,长安旅游人次规模达到970.5万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39.1亿元。

第十五条战略抉择

实现西安旅游业发展目标,具体实施四大战略:

(一)转型升级战略。通过发展方式转型、产业转型、产品调整升级,以转型促升级,以升级促发展。

(二)城市大提升战略。通过城市品位提升、部门协作创新、景城一体化建设,加快长安旅游发展新途径。

(三)产业融合战略。积极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旅游公益性事业、强势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吸纳与创新产业要素,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集聚区带动战略。通过区域整合、以点带面突破发展、面域拓展提升,紧紧围绕“西安新南城长安新旅游”的建设目标,整合长安旅游资源赋存与城市旅游发展,推进长安旅游集聚区建设。

第十六条路径突破

(一)政府层面长安区的旅游发展是一个关系到多部门多方面的重大举措,要在政府主导的作用下,创新发展模式,区域内外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协作,推动旅游业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质效增长。

(二)市场层面根据不同市场特点,在不同的市场发展期内,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注意新市场开拓和已有市场的抚育,旅游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外部市场推广的同时,充分挖掘内部市场的需求,扩大内需。

(三)产业融合层面以泛产业眼光来策划核心旅游项目,统筹各种要素,实现协同发展。分阶段、有重点地引导并推动部分景区、企业较快地发展,通过旅游有效延展传统产业链,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产生带动、示范和辐射效应,推动全区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第五章“十三五”全域景区的培育建设

第十七条秦岭大美山水旅游带

(一)建设思路

秦岭大美山水旅游带特指秦岭北麓长安段,东连蓝田,南依秦岭分水岭,西接户县草堂镇,北至新环山公路,东西长约40公里,以其独具特色的山水相映、田园怡然、寺院密布、生态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依托,与文物遗产旅游功能互补的自然生态型旅游带。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理念和蓝图,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更高的位置,秦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区域,具有地理空间庞大、人文精神伟大、生态地位重大、发展潜力大四大典型特征。因此,我区要依托秦岭北麓的资源优势,依据陕西省、西安市关于秦岭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已编制完成的秦岭北麓相关保护利用规划,统一组织开发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引下,完善与提升秦岭旅游服务设施,重点是建设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集聚区、长安旅游“会客厅”项目、旅游标识系统及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满足游客开展旅游活动对旅游服务设施的需求,建设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西安秦岭旅游优质服务区。

(二)重点项目

1、核心景区整合打造项目

即强力推进翠华山—南五台—五台古镇—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体化建设,完善园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强园区游客集散、商贸服务等服务设施建设,全面促成秦岭世界地质公园(含秦岭地质博物馆)、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含申报、规划、建设等阶段),强势推广“终南秦岭,文化名山”旅游品牌,打造集地质奇观观赏、地质科考教育、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科考野营等旅游功能于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

2、长安旅游“会客厅”项目

即提升秦岭游客服务中心的自助咨询服务系统、完善旅游标识解说系统、设立自驾车营地并完善基础设施(交通、供排水、电力、通讯)的布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多部门合作,把长安区作为大景点,把秦岭游客中心打造为长安旅游的“橱窗”,既能实现有效的信息展示咨询,又能成为游客集散和动态调控游客饱和度的长安旅游神经枢纽和长安旅游“会客厅”。

3、峪口整治提升项目

即对现有秦岭北麓(长安段)峪口进行综合提升,不能走“遍地开花”的发展路径,要按照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原则,发展以“回归大自然”为特点的自然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探险等生态旅游,打造秦岭生态旅游品牌;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城镇重要水源地保护区进行旅游活动,对生态敏感区的峪口实行严控,对于超过生态保护红线的旅游景区部分进行撤销、关闭,对可以适度开发的小、散、乱的峪口河段进行集中整治,抓大放小,统一规划,创建精品景区,通过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管理体制的创新、生态旅游产品的组合、生态旅游品牌的培育,将秦岭建设成为国际性生态旅游目的地。

第十八条长安大美乡村旅游弧

(一)建设思路

在上王村、祥峪沟村等成熟特色乡镇的光环效应带动下,通过长安第一生态休闲谷、长安最美温泉小镇、长安最美乡村等龙头项目建设拉动,整体规划、系统指导,整合、提升原有的“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同时,打造一批高端新产品(农事博物馆及民俗展览馆、主题文化村落、乡村俱乐部、环山路自行车自助游项目),建成产业化程度高、高中低档产品齐备、环境优美、特色浓郁、管理规范、整体形象完善的有长安特色的大美乡村旅游发展弧。

(二)重点项目

1、山麓休闲产业项目

依托王莽和杨庄的起伏地形,以乡村景观和乡村休闲为建设原则,以山水养生、宗教养心、文化养神、运动养性的养生产业为主导,分期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区域内现有居民逐渐吸纳为旅游从业人员,鼓励居民参与旅游业,以沟域经济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休闲型健康产业带和乡野风情游憩带分步骤建设,打造长安第一生态休闲谷。

2、长安最美温泉小镇项目

依托秦岭北麓温泉资源优势,提升东大温泉景区,凸显康体、休闲、养生三大功能,按照“新、特、雅”的要求,借势唐代大兴汤院历史文化底蕴,把推动温泉产业发展与“上善若水”的温泉文化理念紧密联系起来,打造秦岭最美温泉小镇。

3、长安最美乡村项目

在上王村已经被评为全国首个关于农家乐管理和服务的国家级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光环效应带动下,实行差异化整合,避免简单的“农家乐”复制,打造七大长安最美乡村项目。

“花香王莽”王莽街道清北村----以“千亩荷花”和“万里桃园”为主要吸引物,以休闲观光、民俗体验、避暑度假为主导,打造长安家门口的赏花宝地。“

翠竹太乙”太乙宫街道太乙村----以乡村的淡饭蔬食、浊酒香茶、耕作的农艺农具、粗砖青瓦的建筑为依托,真实全面地展示乡村生活和文化。

“水乡杨庄”杨庄街道大寨村----以上堡村东沟水库,南佛村库峪河的水体以及“油菜花海”为主要吸引物,强化“花海、流水、人家”的乡韵体验。

“虹鳟大峪”引镇街道大峪口村----结合清清河水、绿野田家、翠绿山峦、农家土菜等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开发农家土菜、乡野茶社项目。

“山水黎园”滦镇街道黎园坪村----做足亲水文章,突出欢乐、愉悦、休闲特色,开发集水上观光、水上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娱乐项目。

“森林祥峪”东大街道祥峪沟村----将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以及等发展为主要旅游吸引物,使游客亲身体验到在乡村的乐趣,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乐、返璞归真的自然境界。

“栈道子午”子午街道台沟村----以子午谷栈道为依托,以生态旅游和科普考察为先导,以山岳森林休闲养生度假为主导,主要从“物态”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第十九条“西安南城”大美城市旅游综合体

(一)建设思路

坚持生态化、个性化、精品化、国际化、系统化原则,从全域旅游理念出发,将长安视为一个旅游景区,近期目标是从大美潏河文化休闲带项目、中央休闲区项目、长安老街改造项目、学府旅游项目、宗教朝觐项目、康泰养老项目等多维度下手形成旅游目的地建设高度构建产品体系,打造最美长安第一印象区。远期目标是在城镇和景区的二元化融合下,围绕旅游与交叉产业的结合,将长安建设为一个旅游产业集镇,形成“西安南城”大美旅游综合体,做活长安的旅游经济。

(二)重点项目

1、大美潏河文化休闲带项目

以水为脉,建设以展现潏河湿地、历史人文和滨水景观为主题的旅游观光带,串联长安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具有深度亲水休闲游憩功能的区域水景廊道、生态休憩景观长廊。构建深度游憩型开放空间——大美潏河湿地公园,建设《大美长安》水景演出场所。以浮动船坞(或组装式浮筒)为载体建设浮岛,修建水上观景台,作为半开放性休闲、娱乐、观看演出的平台,成为《大美长安》大型演出活动的重要会场,依托中体量画舫、篷船,建设具有茶吧、酒吧功能的水上移动看台体系。

2、科技教育旅游项目

在政府的牵头下,与长安大学城重点学府、航天基地、三星产业园区合作,合理规划相关的科技教育旅游产品,以各种学府资源、科技资源为吸引物,以满足旅游者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丰富阅历、休闲娱乐等旅游需求为目的,融参观、考察、学习、娱乐等活动于一体的一种专项旅游项目。该项目主要依托韦郭路展开,旅游景点主要包括国家航天基地、航天博物馆—各高校(西北政法学院、西安邮电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产业园区区(郭杜产业园、三星产业园)。

3、中央休闲区项目

通过小规模、微循环城市改造与更新,在区域环境与建筑改造中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特色突出,以功能取胜,整合和提升凤栖塬的清凉山公园、航天城的中湖公园和星河运动公园,打造融合滨水休闲、水上娱乐、生态餐饮于一体的亲水游憩带,沿西部大道建立半城半乡休闲带,对现有小散乱的烧烤摊、洗车房进行统一规划,向两侧延伸,形成乐活美食主题街区,打造旅游者心中的长安“美食地图”第一站,重点做足面向大众阶层的休闲、游憩文章,创建城市RBD,打造以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会客厅,引领新时代、新长安的“文化、盛世乐活”生活方式。

4、长安老集项目

“长安老集”是老长安人异常回味但消失已久的传统习俗,打造“长安老集”项目,“让老集复集”,不仅可以重现逢场赶集的温馨记忆,更重要的是让长安重新焕发了生机,让老百姓在家里也能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建议在韦曲老街,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重开集市,开集后,集市的时间为每周六11点至14点,分大集、小集间隔轮流进行,以“逛老集、购山货、寻乡愁”为主题,将“逢场赶集”做为特色民俗旅游产品予以恢复,成为省级旅游示范区一张最耀眼的名片。

5、长安老街旅游项目

整饬区域街道环境,营造干净、赏心悦目氛围,把旅游要素充分融入到城市规划中,争取各方投入,吸纳社会资金,打造融合旅游纪念品、传统民俗用品、时尚商品于一体的精品购物集聚区,形成主题shoppingmall,长安的特色文化街,包括特色酒吧文化、特色餐饮文化、特色工艺文化、特色会所文化,开拓高端休闲旅游、发展多元休闲商业,形成一个业态丰富的商业街区。

6、长安康体养老院项目

结合长安现有的养老机构和部分有疗养功能的景区(如秦龙常宁宫机场疗养院等)成立养老旅游联合体,以养老旅游服务中介(或旅行社)为龙头,联合养老机构、旅游景区(点)、旅游交通及及其他旅游服务企业。联合体的基本职责是为成员单位组织客源,为老年旅游者提供养老旅游服务。养老旅游联合体是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联合体,其联合形式为松散型联合形式,不同企业就统一产品服务、统一包装、统一宣传促销、集体采购、异地分销等方面达成协议,协议以外的业务,由各企业自行处理。成员单位为各自独立的法人实体,各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在发展养老旅游项目过程中,要加强养老旅游产品的建设,争取在品种、品牌、服务有所创新和突破,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经过专业培训的有执业资格的医师提供医疗服务,营养师提供膳食服务,心理师提供人性化的精神慰藉服务,旅游工作人员提供便利安全的交通服务、周到的游览服务等。在售后服务上,制作服务反馈意见表或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养老旅游者的反馈意见,以便于改进服务工作。同时,在整个养老旅游服务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使养老旅游者信息数字化、精确化,员工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真正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在每个环节。

7、宗教朝觐项目

依托我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宗教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宗教文化之旅”、“宗教养生体验之旅”等品牌,构建复合型宗教文化旅游产品谱系,将长安建设成集宗教朝拜、文化传承、观光游览、养心养生、休闲体验、审美娱乐于一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宗教文化旅游最佳体验地,具有国际较高知名度的宗教文化旅游目的地。

兴教寺:依托寺院优美环境和珍贵文物古迹,开展祖庭宗教文化旅游修学活动,打造法相宗祖庭文化旅游基地。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及至相寺景区:①华严寺:根据寺院现有发展条件,修复建筑物,整治周边环境,借助佛事活动,重塑华严寺昔日辉煌;②至相寺:利用寺院发展优势,对现有佛教资源进行整合,扩大寺院规模,合理进行旅游功能分区,首推修身养性旅游,提升至相寺宗教文化地位。

净土宗祖庭—香积寺景区:根据香积寺净土宗祖庭地位及其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借助善导大师在中国佛教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宗教文化交流,将香积寺建设成为以观光、节事为特色的佛教文化旅游区。

律宗祖庭—净业寺及丰德寺景区:①净业寺:充分利用南山戒律在汉传佛教中的崇高地位,恢复律宗石戒坛,开展佛教研究者和旅游者的佛教律宗修学旅游;②丰德寺:依托寺院中独具特色的比丘尼丛林资源,积极推进寺院的规划与建设,使其成为律宗宗教文化的体验之地。

第六章“十三五”旅游产业提升

第二十条旅行社业

到2014年底,长安区共有旅行社1家(九州旅行社),旅游分公司3家,各旅行社在长安门市部24家,旅行社业在长安区的发展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基础较差,规模较小。旅行社发展的重点是上规模、上档次和提升服务质量,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数量。旅行社管理要与国际接轨,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批零制度,要做强做大旅行社个体;旅游社规划除保证一定数量外,重点是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现长安区与周边旅游地的互动发展,就是要与主要客源地、游客集散中心等区域的旅行社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建立健全旅游销售渠道和销售终端服务系统,提倡各旅行社主营或专营特种旅游服务,准确的进行市场定位,树立企业品牌,形成各具特色和品牌的旅行社体系。我区旅行社业提升应遵循“树立特色,塑造形象”的发展思路,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一)加强统一管理

充分发挥旅游管理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将全区范围内的所有旅行社网点机构纳入区旅游局的管理范围内,合理布局,统一规划,促进旅行社步入正规化的发展道路;

(二)建立一支精干的旅游促销队伍

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销售力度,加强与各地旅游部门和旅游代理机构的联系,建立起全方位多元化的旅游协作关系,在旅游线路、组团服务、市场拓展等方面,做好与大西安旅游圈的接轨;

(三)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富有个性。针对长安的旅游资源特点,各旅行社宜深度挖掘区域旅游文化内涵,向生态旅游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各旅行社要强调服务标准化,保证服务质量;

(四)管理把关

要按照《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国家、地方相关法规,在旅行社的开业审批规范化、年度审检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投诉处理等环节严格执法。要及时准确处理旅游者的投诉,维护旅游者的权益,维护旅行社的权益,维护长安旅游业的声誉。结合年度审查,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治理,对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转卖团队、内部管理混乱、个人变性承包、司陪索要小费、回扣现象严加处理。

第二十一条旅游餐饮业

餐饮业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旅游地形象的重要方面,还是旅游商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旅游餐饮规划对增强游客旅游效果、增加旅游效益相当重要,尤其是特色餐饮策划成功与否不仅会影响到当地旅游形象的好坏,同时还将影响到以“吃、住、行、游、购、娱”为六要素的旅游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长安区餐饮服务设施现状存在的问题

1、长安区餐饮服务设施没有形成网络,且档次较低,不能满足游客的综合需要;

2、旅游区餐饮整体布局较为凌乱,缺乏特色,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服务、卫生都不尽如人意;

3、长安区餐饮服务中农家乐占有很大的比重,但仅仅满足于吃农家饭,参与体验性不够,建筑风格也缺乏地方特色。

(二)餐饮服务设施规划布局

长安区的餐饮服务设施布局应与各景区的功能定位、住宿服务设施布局及旅游路线组织紧密衔接。其具体布局规划安排如下:

1、餐饮服务设施结合住宿设施的布局形式,在韦曲、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太乙、东大和子午古镇设置餐饮服务中心,可在这些地带开设餐饮服务街区及旅游购物中心;

2、在餐饮服务设施的构成方面,档次较高、饮食品种齐全、规模较大的饭店和中小规模、以地方饮食为主、中低档次的饭馆以及小摊贩都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3、具体的餐饮服务点则应结合各景区现状分散布置,规划在马王、郭杜、引镇、滦镇、沣峪庄园、翠华山、喂子坪、南五台、嘉午台设立餐饮服务点,为各景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在各景区的旅游片区内,餐饮店则散点式布置于各旅游景点,具体功能和服务内容则视实际情况而定;

4、在东大、滦镇、太乙等沿山农家乐,可结合果园、菜地等开展农家乐项目,如挖野菜、睡土炕、住农舍、爬山、摘水果、钓鱼、甚至亲自下地劳作等活动,游客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做“农民”的乐趣,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当地生活体验还能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旅游收入。

第二十二条旅游购物业

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直接影响旅游业的收入,它在旅游业总收入中占据的地位以及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使人们将其视为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晴雨表,往往将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业总收入中的所占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旅游经济效益的尺度。

(一)我区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长安区旅游商品市场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旅游商品的生产企业缺乏相应的市场意识,不能根据旅游商品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出现高、低档次商品两极分化;

2、旅游商品开发未能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各旅游区缺乏名牌旅游商品。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各旅游区均缺乏相关的研发机构;

3、缺乏专业生产厂家,在开发、生产、销售方面相对落后,致使很多商品做工粗糙,档次较低,即使价格低廉也引不起游客购买欲望;4、旅游商品产供销环节不畅,未能形成旅游商品生产链带和产品系列。

(二)我区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根据长安区旅游商品开发及营销现状、资源特色及旅游市场消费趋势,旅游商品的开发方向规划如下:

1、旅游纪念品。以各旅游景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为题材,利用当地特有的原材料,研发具有纪念意义的系列旅游商品;

2、旅游工艺品。依据当地实物资源优势和传统文化,开发兼具实用性与欣赏性的地方民族工艺旅游产品,如古代工艺造纸产品、刺绣产品、石雕及石刻产品、根雕产品等旅游商品;

3、土特产品。长安区拥有丰富的土特产品资源,规划对当地的土特产品进行开发、加工、包装,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主要包括长安葡萄、板栗、核桃、鲜桃、花卉、中草药、木耳等;

4、旅游宣传和文化商品。深入发掘本区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融文学、艺术、民俗、教育、科普于一体的旅游宣传和文化系列旅游商品。如文化名人(玄奘、杜甫、杨虎城、井勿幕、柳青等)的传记及纪念宣传品;本区文化遗址(玄奘归葬地、秦汉上林苑所在地、开辟子午道、汉武帝建昆明池)的介绍、纪念和宣传产品;本区各种自然奇观(南五台、翠华山等)的宣传和科普教育产品;本区宗教文化及神话传说(“遍照禅师吃牛头”故事、“牛郎织女”故事、“人面桃花”故事、“荔枝道”故事、细柳营故事)系列宣传性旅游产品等;

5、实用性旅游商品。针对目前各旅游景区旅游商品较少的现状,应重视这类旅游商品的新产品开发和质量提高,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开发这类商品应强化商品的标识性,注意扩大对相应旅游景区及长安区的宣传推介作用。这类商品包括:登山用的拐杖、登山鞋、手电筒;遮阳用的草帽、雨伞、遮阳镜;利用本地资源生产的矿泉水以及旅游背包、导游图、旅游帽、垂钓用品、宗教用品等。

(三)旅游商品营销方式

长安区旅游商品的营销方式主要包括:

1、对于民间工艺品,如:古代工艺造纸产品、刺绣产品、石刻产品、根雕产品等,除商品市场营销外,主要结合民俗民风旅游,在各民俗旅游点(子午古镇、上王村等)以“作坊式”、“前店后宅式”直接进行生产、销售,游客也可亲自参与产品的制作过程;

2、在长安区主要景区,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RBD以满足旅游者游憩、购物、观光的基本需求。如在子午古镇构建环境幽雅、文化深厚的特色购物步行街;在韦曲地区创建文化游憩商业区,其中包括:精品商店、购物中心、风味小吃、游乐场、影剧院、旅游信息中心、餐饮住宿设施及步行系统等;

3、将本区的精品旅游商品,如古法造纸、泥塑、根雕等通过旅游商品交易会向全国推介,以扩大营销渠道。

第二十三条旅游娱乐业

旅游娱乐是旅游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安区缺乏文化娱乐设施,欠缺吸引旅游者留宿所必备的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娱乐项目。为此,可充分利用长安古乐、古社火、古戏曲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提高娱乐档次和节目质量,推出地方戏、民俗表演、节庆活动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娱乐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以提高旅游娱乐活动的参与性和娱乐性。

旅游娱乐设施可结合景区、城市文化广场、古镇布置,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气息浓郁、文化内涵深厚的长安旅游娱乐产品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组群的需求。我区旅游娱乐业提升坚持“愉悦心情,感受快乐”原则,具体规划如下:

1、在潏河文化休闲旅游带建设本地区的文化艺术和娱乐中心,主要文艺节目有现代歌舞、戏曲和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歌舞等;

2、在东大温泉度假村等旅游景区建设一定数量的大众文化娱乐场所,主要项目有自娱性歌舞、洗浴、皮影戏等;

3、在潏河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和翠华山旅游景区可以组织大众型科考探险、户外露营野炊、中小学的生态知识普及及夏令营等。

第二十四条旅游景观业

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空间载体,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激励旅游者出游的最主要的目的和因素。旅游业和旅游服务都是依附于旅游景区的存在而存在的,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旅游业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要发展好旅游业,首先就要发展好旅游景区。长安旅游景观业提升应坚持“凸显核心,体制创新”的原则,实施三大措施:

(一)推进旅游景区兼并重组

整合重组秦岭北麓长安段现有旅游资源,培育专业化旅游投资运营主体,对于秦岭北麓整体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均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为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科学管理,并有利于保护、开发和利用,长安区应建立自己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和资源信息库;

(二)深化旅游资源开发

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对文物遗址类、风景名胜资源类、森林及珍稀动植物类等旅游资源及周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均应制定措施予以很好的保护,以使其得到可持续的利用;

(三)加强旅游产品设计

应深入发掘、研究长安区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软质旅游项目开发,包括: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民风民俗等等。经过整合、提升、衍化,打造成在国内有着巨大市场影响力、特色独具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应依据规划,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地实施有序利用和开发;

(三)建立协调机制,健全管理体系

针对旅游资源管辖权属不同的现状,长安区应建立跨部门的统一协调机制,以平衡、协调各相关部门(主要是林业、民族宗教、国土及地方行政部门)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法规体系。

第七章“十三五”旅游新业态扶持

第二十五条康体旅游业

康体旅游的特征及其提供的服务包括:运动、营养、休闲、减压、呵护,重要的是通过皮肤养护、美容、按摩与治疗,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及松弛神经的目的。

(一)水疗康体旅游

目前,以水疗服务为主题的饭店或度假村是康体旅游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与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趋于成熟的康体旅游目的地相比,目前在我国仍属于新兴业态,还在缓慢发展当中。

我区内的东大温泉度假区位于西安郊区,户县与长安区的交界,距离西安最近,交通方便,处于整个关中地区温泉网络的中心位置。东大度假区开发较早,在西安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虽然前期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建筑规模,但集中于规划区北部,尚未对整个区域产生不可逆转的不利影响。可进入性极强、自然环境优美、地理空间开阔、地热资源丰富是东大度假区的四大发展优势。据此,随着区域优势的突显及其未来市场规模、接待能力、经营特色的不断增强,必将成为关中地区温泉旅游网络的核心。除长安区内除东大温泉外,位于滦镇街道的青华山高山温泉项目也正在积极建设中。对我区内温泉资源进行产业提升,应实施以下提升措施:

1、应发挥位于环山休闲度假旅游带的优势,依托自然田园环境氛围,利用高品质温泉资源,重点开发温泉康体类旅游产品;

2、应凸显康体、休闲、养生三大功能,按照“新、特、雅”的要求,提升我区温泉景区;

3、借势唐代大兴汤院历史文化底蕴,把推动温泉产业发展与“上善若水”的温泉文化理念紧密联系起来,把东大打造成秦岭最美温泉小镇。

(二)乡村康体旅游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工作竞争压力的逐步增大,广大的城市旅游者,特别是中年高端客户群体,其旅游目的由纯粹的接触田园风光、感受乡间野趣,逐渐向追求更高层次的目的需要——健康上偏移过来。因此,开发围绕健康主题的乡村旅游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深入挖掘其环境有利资源,以健康为落脚点进行开发,是以后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重要趋势。

乡村康体旅游就是在乡村区域范围内,依托优质的环境资源,所展开的以围绕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为核心内容的特定旅游活动形式。乡村康体旅游的发展,目前在我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其进行产业提升,我区应实施以下提升措施:

1、要充分挖掘我区乡村独有的、具有异质性特征的健康促进型环境因子,譬如空气负离子浓度、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水体中微量元素成分等,通过准确、定量的环境检测来作为旅游开发的科学依托;

2、要注重宣传手段的丰富性和一致性。对某种优质的环境因子,可举办相应的科研讨论会加以分析验证,进而包装成丰富各色的旅游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开展文化论坛、进行医疗保健服务等相关支撑活动的进行,来进一步丰富和带动旅游开发。在业务链方面,可以与旅行社合作,开拓出以康体保健为核心内容的专题旅游线路等;

3、要紧紧围绕健康元素进行集中式开发。乡村康体旅游,其开发的落点就是在健康这个方面上,因此,在相关旅游产品设计上,要坚决围绕健康这一主题展开,切忌大而全,反而会分散了主题影响到开发的效果;

4、要加强对健康促进型环境资源的保护。优质的环境资源之所以优质,就在于其先天的特异性和较少的被人类所影响而遗存的。因此,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着力保护该类环境资源,这是乡村康体旅游存在的生命线,务必通过合理、可控的开发手段来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六条养老旅游业

随着目前越来越多传统居家老年人对于养老观念的转变,旅游渐渐成为丰富“银发族”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养老旅游,被看成是旅游市场中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养老旅游能够融合度假、休闲、养生、观光等旅游形式于一体,让体验产品的老年人达成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养护。

(一)养老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1、老龄化情势严峻,养老服务机构缺口巨大200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预计2030年将达到3.5亿。老年人口增速加快,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压力和社会影响已经凸显。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政府建设的福利性养老院难以满足需要,而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匮乏。

2、养老观念的转变让旅游养老成为当今老年人的重要选择

老年人日渐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希望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的乐趣。各种原因导致大部分老人成为“空巢家庭”的现实和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的转变,更增强了老人外出旅游的欲望,旅游养老、异地养老逐渐成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3、老年消费者具有可观的购买能力,养老产业蓄势待发

据不完全估算,目前老年人各类收入总和已达到4000亿元,到2020年可能会突破1万亿。而老年人往往有着较充裕的储蓄,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巨大的现实需求与长期的未来需求和极度缺乏的市场供给之间产生的矛盾,使养老旅游度假区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具投资机会和市场潜力的项目之一。

4、政府充分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社会养老机构的优惠扶持政策。近年来,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各种养老服务业支撑政策,将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二)长安区养老旅游发展方向

1、乡村养老旅游

农家乐一般都位于环境优美、风光旖旎的自然地带,这些地方空气清晰、环境宜人,且经济实惠,对大多数老年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长安区可针对老人渴望强身健体的愿望,在合适村庄开发农家乐养老旅游产品,如进行“城乡互换”、“闲置互换”等新颖模式吸引老年旅游者,让老年人融入当地的生活,感受当地风土人情。

2、景区养老旅游

景区养老在长安区还属于新兴事物,可以利用一些自然环境优越,但是开发难度较大、资金需求较高的景区进行试点。长安区可以按分时度假的模式来发展,就是消费者为了今后旅游度假的需要而购买酒店或度假地房产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每年某时间段的房屋使用权。老年旅游者购买了它一定时段使用权后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养老生活。

3、温泉养老旅游

针对以健康为核心需求的老年旅游者可开发温泉疗养型养老旅游产品,温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老年人常有的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长安区可结合现有的养老机构和部分有疗养功能的景区(如秦龙温泉、常宁宫、南山温泉等)成立养老旅游联合体,以养老旅游服务中介(或旅行社)为龙头,联合养老机构、旅游景区、旅游交通及其他旅游服务企业,吸引老年游客的到来。

(三)养老旅游的提升策略

长安区应根据区位交通、发展环境、场地规模、资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选择适合的养老旅游开发模式,同时做好三个结合:

1、专业化与综合化的结合

专业化是指大到旅游度假区的功能规划与项目设置,小到卫生间、马桶、淋浴、呼唤设施、室内颜色等细节的无障碍设计,无不深入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生活需求和心理感受,为老年人提供身心照料。

综合化是指养老旅游度假区可以因地制宜的和乡村旅游、健康旅游、温泉旅游、旅游小镇等有机结合,既能够扩大市场目标群体,开展多元化经营,规避市场风险,又能够让旅游度假的老人能够和年轻人保持接触,保持身心健康。

2、公益性与市场化的结合

依托养老旅游度假区较为完善的养老配套,适当开展公益福利性的非营利性养老项目,是企业回报社会、体现“人文关怀”,展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将医院、老年大学、休闲娱乐中心、福利性养老院等综合养老设施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独立运营,给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支持,采取“公助民办”的方式,发展养老旅游。

3、多种经营方式的结合

在一些医疗、康复等专业性强的领域,应该吸引相关专业机构经营,使得养老旅游产品更具吸引性和说服力;对老年商业与休闲娱乐服务,则可以进行商业或与专业的养老机构合作的模式进行开发。

第二十七条旅游演艺业

伴随国内旅游业的扩大发展和持续升温,对旅游演艺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由此激发了旅游业与演艺业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动力。旅游业发展能够为演艺业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借助旅游休闲这个平台获取更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促进演艺市场的繁荣;演艺业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娱乐机会,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形成旅游的品牌,不断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就国内目前旅游演艺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运营模式:一是以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的实景演艺产品。其代表作是广西桂林实景山水歌舞剧《印象·刘三姐》;二是以著名旅游中心区为依托的旅游“特色演出”精品。其发端是深圳华侨城集团率先在“世界之窗”、“中华民俗文化村”组建了名闻遐迩的特色演艺团队;三是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的复合型旅游演艺产业经济项目。

旅游演艺业在长安区也属于新业态,发展缓慢、分布零散,主要以广新园民族村的民族歌舞表演、秦龙温泉酒店的专业演艺队伍以及关中民俗博物院的华阴老腔表演、何家营鼓乐等民俗表演为代表。我区旅游演艺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坚持“旅游演艺互动发展”原则,使其成为有效吸引新老游客,保持我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一)因地制宜,特色立足,创建品牌

我区要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创建品牌,使旅游演艺产品有独树一帜的特色。这种特色,包括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品牌特色等等,这些特色必须是其它地方难以简单抄袭或复制的。这些各具特色的旅游演艺节目能够形成协同效应,创建旅游区的品牌,推动了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育产业主体

坚持政府主导战略,树立市场化运作意识。在投资主体上、在投入形态上、在资金来源上尽可能多元化。培育产业主体,形成如长安古乐演艺公司等产业主体,有本公司固定的演艺场地,有主题明确的系列性演艺产品。

(三)培养人才,机制灵活,管理高效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过各种办法、采取多种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这是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各演艺项目应为公司化运作,根据项目需求,按需设岗、以岗择人、以岗定薪,推行合约管理。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包容的文化环境,汇集创作和管理骨干,形成精英演出团队。

第二十八条旅游商贸业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旅游新业态呈现在旅游者面前,商贸业和旅游业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旅游商贸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旅游商贸业是旅游业和商贸业的有机结合,是旅游和商业的联动。我区旅游商贸业也应遵循“旅商融合、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实施以下四项提升措施:

(一)开发独特旅游商品,促进商业发展

形成长安旅游独特品牌商品体系,独特旅游产品包括自然特产、地域文化商品等,以旅游购物促进商贸业发展。在主要景区,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休闲购物区以满足旅游者游憩、购物、观光的基本需求。另外打造“长安老集”项目,“让老集复集”,将“逢场赶集”做为特色民俗旅游产品予以恢复,让老百姓在家里也能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二)开拓高端休闲旅游,提升商业效率

以优雅的秦岭山地,时尚品味的休闲项目,聚集高端消费人群,引导和促进奢华消费,提升商业价值。如在潏河文化休闲旅游带结合潏河历史文化湿地公园专门规划规模较大的休憩商业中心(RBD)。

(三)发展多元休闲商业,丰富旅游体验

发展特色餐饮、文化茶馆、地方戏院、滨水休闲等多元的休闲商业,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既有地方特色又不乏现代时尚气息的旅游体验。如在子午古镇构建环境幽雅、文化内涵深厚的特色购物步行街,集购物、小吃、观光于一体,不仅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还可展示当地建筑、饮食、商业文化。

(四)引入国际商业品牌,提升旅游品位

建构“旅游纪念品研发中心”及遍布全区、系统完整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购物网络。如在韦曲街道创建文化游憩商业区,其中包括:精品商店、购物中心、风味小吃、游乐场、影剧院、旅游信息中心、餐饮住宿设施等;引入outlets、toxtown甚至全球免税店等,提升长安旅游购物品味,为国内外休闲度假游客提供品质服务。

第八章“十三五”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保障

第二十九条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保障

(一)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安全、顺畅、优质、实惠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从交通枢纽到集散中心(点),从集散中心(点)到旅游景区的旅游集散体系。完善长安城区与主要旅游景区间的公共交通,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标识完善、服务配套的自驾游交通服务体系。

(二)工作思路

发展思路:加强与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的合作,以公共交通网络为依托,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在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从满足散客交通需求入手,逐步建立网络化的旅游交通集散体系;从适应自驾游快速发展的趋势入手,建设自驾游营地、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引导系统,形成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网络。

工作重点:一是推进完善公共交通的旅游服务功能;二是推进建立旅游集散中心体系;三是推进建设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四是推进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

第三十条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保障

(一)主要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实施免费的旅游景区、公共游憩区等公益惠民资源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0%以上。建立健全覆盖旅游活动全过程的通信、邮政、金融、医疗、无障碍、环卫等便民服务设施。出台更多针对特殊人群的旅游优惠政策。

(二)工作思路

发展思路:从为游客谋取更多的福利入手,推动社会推出更多的旅游惠民产品和优惠措施,提供更充足的旅游便民设施,推出针对老人、学生、残障人士、低收入人群等的特殊优惠政策,以进一步发挥旅游在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居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功能,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及旅游业发展的成果。

工作重点:一是推进更多的旅游资源优惠或免费开放;二是鼓励推出更多优惠和便民措施;三是推进惠民休憩环境建设;四是推进便民服务设施建设。

第三十一条旅游行政服务体系保障

(一)主要目标

基本形成功能齐全、部门协作、地区协同的旅游行政服务体系。旅游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旅游投诉机制进一步健全,旅游投诉圆满解决率年均达95%以上。文明旅游、绿色旅游和理性消费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工作思路

发展思路:以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优化旅游环境、投诉受理、引导游客文明出游等旅游公共服务职能。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合作,努力形成大旅游公共服务格局。

工作重点:一是健全部门间、区域间及境内外的合作机制;二是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引导、监管、评价和改善机制,保护游客权益;三是引导游客文明、理性、绿色出游;四是引导休闲度假发展;五是加强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宣传和研究。

第三十二条旅游公共服务的保障体系保障

(一)主要目标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的保障体系和信息全面准确及时、传播渠道多元化、覆盖面广泛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相关保障制度,形成旅游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局面。全面发布游览咨询信息、旅游市场信息、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信息、旅游服务质量信息等旅游公共信息。超过50%的游客通过各种渠道享受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二)工作思路

发展思路:以制定旅游公共信息标准为基础,完善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旅游公共信息资源,扩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以建设旅游咨询中心示范项目为突破,完善以旅游资讯网站为中心的在线旅游信息服务集群,以各类旅游咨询中心为基础的现场信息服务窗口和以旅游服务热线为基础的旅游信息声讯服务系统,形成旅游志愿者参与旅游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和覆盖不同人群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工作重点:一是制定旅游公共信息与服务标准;二是加快建设多样化、广覆盖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渠道;三是加强旅游重要信息发布。四是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

Copyright © 2019 远博志城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29468号-2design by Mf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