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赶超,我国如何占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制高点?

发表时间:2021-02-25    文章来源:远博志城

2021年初,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从道路测试阶段正式带入示范应用发展期,这似乎让我们看到智能汽车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可以保持乐观的态度,但对于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们来说,在5G+和数字化技术不断成熟的当下,他们最应该思考的是:未来的汽车竞争焦点究竟会是什么?我国能否在智能汽车产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越?

(一)发展趋势:“智能网联”是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主焦点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融合生态

所谓智能网联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有机结合,通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先进智能技术、网联技术、人工智能和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达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根据车载自动系统能否满足无驾驶人条件下的所有操作功能为标准,智能网联汽车由低到高可分为五个阶段[1]:辅助驾驶(L1)、部分自动驾驶(L2)、有条件自动驾驶(L3)、高度自动驾驶(L4)、完全自动驾驶(L5)。

2222.jpg

图 1  智能网联汽车演变趋势图(L1至L5)

[1]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划分。

“智能网联”——车企龙头和互联网企业加紧布局

从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布局来看,全球主要车企和互联网科技公司均有涉及。2009年,谷歌正式推出无人驾驶汽车计划,优步和丰田汽车宣称共同研发无人驾驶汽车;2015年,特斯拉推出Autopilot1.0自动驾驶系统并首次将自动驾驶商业化;2016年,苹果公开披露其正在专注于研发无人驾驶技术;2017年,奥迪发布全球首款搭载Level 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2020年,亚马逊和丰田汽车合作研发未来汽车技术等。

从国内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国内高校及车企也开展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工作,近些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内众多汽车企业及科技公司也开始加入战局。整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牵手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已愈发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截止目前,我国互联网巨头几乎已经全部入局智能汽车领域,如阿里联合上汽、腾讯入股蔚来、百度投资威马、小米注资小鹏、美团投资理想等。

3333.jpg

图2  国内外主要互联网企业与车企龙头入局智能网联汽车对比

(二)政策指引:国家智能网联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开始逐步形成

4444.jpg

产业指导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主要包括产业规划、产业融合、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创新驱动等内容。在产业规划领域,我国出台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车辆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在产业融合领域,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在关键技术和汽车零部件领域,我国出台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等。

微信图片_20210301200318.jpg

信息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的重要保障。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现阶段已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和地理信息等方面做出部署。《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地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均涉及到信息安全相关内容。

配套设施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充电配套设施建设领域,我国出台的政策主要有《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在道路交通领域,主要有《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在网络信息领域,主要有《推进“互联网 +”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等。

示范测试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关键步骤。2016年工信部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信息产业发展指南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建设,而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等出台强调了要建立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和基地。得益于政策支持,我国示范区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截止2020年前后,我国各地先后涌现出了近50家智能网联汽车或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示范区。

5555.jpg

技术标准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相关政策主要有《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家车联网产业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等。

法律法规是智能网联汽车由试验到商用的法律保障,主要涉及到智能网联汽驾驶员和车辆注册登记、上路行驶、高精度电子地图、信息安全、刑事、民事、保险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规。现阶段主要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相关政策涉及推动和完善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要求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数据使用等。

表 1  截止目前我国涉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一览

图片2_副本.png


(三)政策比较:中国稳步推进、美国先发先至、日本激进抢期

通过将上表1政策文件中涉及到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内容要点抽取出来,绘制成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要点演进图(下表2),将政策划分为探索期(—2014)、完善期(2015-2019)和深化期(2020-),并结合美日两国智能网联汽车历年主要政策(表3、表4),通过对不同时期政策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观察我国与美日两国政策的演进方式区别。

表 2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要点演进图

图片1_副本.png

表3 美国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政策一览

图片3_副本.png

表4 日本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政策一览

图片4_副本.png

在政策探索期,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刚起步,行业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识还不深入,政策文件里出现最多的是“智能交通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示范测试方面,虽然这一时期提出要打造智能交通试点示范,不过真正落地则是在2016年,而美国自2015年就已开展自动驾驶开放区域测试,日本政府则在2013年就为日产发放了首张自动驾驶车牌。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我国这一时期的政策主要强调个人信息安全,并对企业收集信息进行规范管理。美国于2010年便出台《美国智能交通系统ITS战略计划2010-2014》,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大力发展网联(V2X)技术及汽车应用,而日本2013年通过出台《SIP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计划》这一计划,提出自动驾驶商用化时间表,这说明在产业落地速度上,相比中、美两国,日本显得更为激进。

在政策完善期,我国提出了具体的产业发展目标,在技术上也越来越深化,并开始重视零部件的检查检验、产品标准化、配套设施、信息安全标准建设。示范测试相关政策也开始完善,在测试主体、测试申请及审核程序、测试管理、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等方面出台较为严格的措施。这一时期,美国为防止过度监管阻碍产业的发展,于2017年9月发布《自动驾驶系统 2.0:安全展望》,提出适度松绑技术安全性措施,并鼓励各州评估和调整交通法律法规,日本则在2017年就明确提出了自动驾驶在2020年-2025年的推进时间表,要求在2020年将自动驾驶实际投入商业运营。

在政策深化期,2020年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划由加强智慧城市相关设施的标准建设开始向积极建设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由此可见,智慧城市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智慧交通进展缓慢。在示范测试上,国家开始推动大规模城市级综合应用的多层次立体式示范体系,国家和省市各级示范测试场地迎来发展高峰。政府更加重视行业标准建设,这一时期的政策更加重视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智能化基础设施等技术标准建设,提出发展中国标准智能汽车。2020年出台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要开展智能汽车“机器驾驶人”认定、出台智能汽车准入、使用、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2020年,美国发布《确保美国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中的领导地位:自动驾驶汽车4.0》,核心是努力消除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监管障碍。

1111.jpg


(四)小 结

借鉴美日发展经验,我国应进一步推进政府、企业、机构等各方统筹协调,通力配合。

第一、未来我国在产业技术层面应重点聚焦先进传感器、车联网、车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同时在产品定义、开发流程、系统集成、测试评价、生产设计等传统技术领域加快技术研发攻关。此外,加强企业与政府及科研机构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协同创新。

第二、构建从需求搜集、需求分析、设计与开发、安全测试等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信息安全的全周期开发流程。

第三、从路网设施、无线通信网络、高精度时空服务和车用地图等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重点关注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改造升级以及拓展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测试场景,同时鼓励无人自动驾驶测试。

第五、在智能路网、云管云控平台、应用示范等方面强化标准建设。

第六、完善驾驶员监管、汽车使用资质、事故责任追究、智能汽车综合保险等领域法律法规。

Copyright © 2019 远博志城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29468号-2design by Mf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