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重大突发事件,对国内社会与经济运行冲击巨大。同时,倒逼我们深刻反思国内经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国崛起既要有前锋,更要有后卫。从国际经验看,应急产业是一国综合国力与硬实力的重要支撑。后疫情时代,随着社会各方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应急产业具备爆发式增长的潜力。
一、 应急产业是什么
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的定义,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应急产业具有专业性强、跨学科门类多、产业链长、协同性强、智能化发展等特征,是新兴产业与朝阳产业。
突发事件分类
从需求端来看,我国近年先后经历过2003年SARS病毒入侵、2008年汶川地震、2012年南方洪涝灾害、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特大爆炸案、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以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等,呈现出“重大灾害频繁发生,种类繁多,灾害损失巨大”等特点,应急需求日益凸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国家财政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支出逐年增加,由2014年的835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378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3.3%。
2014-2018年我国国家财政公共安全支出(亿元)
从供给端来看,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应急产业可以分为事前的监测预警和预防防护,事中的应急救援、应急服务,事后的恢复重建五大板块,细分子行业众多。根据全国应急产业联盟2019年5月发布的《我国应急产业发展报告》,我国消防、安防、生产安全、应急通信、应急物流等代表性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产值,每年增速达到20%左右,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量。
应急产业分类
从政策端来看,国家各部门先后颁发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多项应急产业政策,支持应急产业加快发展。2018年4月,国家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将安全生产、地震、防汛抗旱、地质滑坡、森林防火、草原防火等救援力量进行了整合和统一,建立协同、高效的应急组织管理体系。2018年6月,工信部公布首批国家应急产业重点联系企业名单。2020年1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先后联合公布三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应急管理部职责体系
表1 首批应急产业重点联系企业名单
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二、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现状评价
(一)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相对滞后,应急法律、政策和预案存在不足
在应急管理体制上,我国2018年才组建应急管理部,从国家层面构建应急平台体系,部分省市应急管理机构仍处在改革变动中,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待进一步理顺。
在应急法律法规上,我国虽累计颁布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70多部法律法规,但许多立法在内容上较为原则、抽象,缺乏具体的实施标准和细则,非政府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尚未纳入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安全生产法宣传
在应急产业政策上,国家及部分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基本都为宏观引导,缺少配套可操作的政策实施细则和激励措施,在财税、基金、创新上都缺乏明确的支持、引导政策。此外,对应急产业的统计分析与运行监测制度也尚未建立,影响应急产业的整体布局。
在应急预案上,我国虽然建立了由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预案、地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大型活动预案六个层次组成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但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且社会整体应急预案意识不强,应急储备不足。
(二)应急产业整体发展迅速,重点领域仍处起步阶段
据2019年5月发布的《我国应急产业发展报告》,我国应急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矛盾较为突出,存在着低端过剩、高端不足,核心材料、核心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大量依赖进口等问题。同时,应急服务产品发展严重滞后,数量占比仅为2%,以事后“救援”为目标的处置救援类产品占比达56%,监测预警类和预防防护类占比分别为24%和18%,这与发达国家“重预防防护”的管理理念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应急产业产品数量结构
监测预警领域:视频监控领域产值占据监测预警领域半壁江山,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持续建设,产品持续增长。据权威电子行业研究机构IHS Research发布《中国CCTV与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专业监控设备市场增长了14.65%,市场总量达72.8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收入的44%。视频监控领域市场呈现两超多强格局,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引领明显。
预防防护领域: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防护产业是预防防护领域重要构成部分,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行业增速有望大幅提升。2019年,我国口罩行业产值102亿元,产能突破50亿只,其中医药口罩占比54%。据工信部今年2月底数据,我国医用口罩日产量达到3028万只,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已达20多万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众多,但具备生产资质企业不多,获得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生产资质企业分别只有353家和40家。
应急装备领域:在应急救援之中,应急通信和应急救援装备是主要产品,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矿山井下关键救援、信息通讯安全、核辐射防护等高科技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据工信部数据,2018年,我国应急通信市场规模为108亿元,同比增长13.6%。应急救援装备规模更为巨大,据《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20-2025)》,到2025年河北省应急装备产业规模就要达到3600亿元。我国应急装备领域的代表企业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
(三)应急产业宣传教育不足,公众应急意识薄弱
目前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的应急产业联盟(协会、学会)成长迅速,代表性的有全国应急产业联盟、中国安全应急救援产业联盟、应急通信产业联盟和上海应急产业联盟等,应急产业的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整体而言,应急产业的影响力目前仍比较小,和另一个21世纪新兴产业“物流”相比,网络曝光量差距非常大。
应急产业与物流产业曝光量对比:依据网络平台搜索指数
此外,我国公众应急意识薄弱,应急知识普遍缺乏,应急产品使用普及不足。据人民日报报道,发达国家的急救能力的培训非常普及,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其总人口的40%,这个数字在德国更是高达80%,而在我国,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仅为1%左右,我国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不足4.5%,发达国家可达47.5%。
心肺复苏和AED急救演练
(四)应急产业社会参与不足,仍是以政府包办为主
许多突发事件处于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责任不明确的情况下,政府往往拥有最重要的责任,我国目前的救灾方式基本上也是由政府主导,多主体、全流程的救灾体系尚未建立。然而,无论是在应急能力还是应急效率的提升方面,政府都具有局限性,如此次疫情湖北红十字会因人手不足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应急产业,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让专业化、社会化的应急服务与政府力量形成很好的互补关系。例如在此次新冠疫情中,阿里、京东、顺丰等民企以及韩红爱心基金会就发挥出巨大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化力量参与救援
(五)应急专业人才缺乏,培养体系待健全
专业少:在此次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武汉理工大学2020年3月2日获批全国首个应急管理本科专业;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则没有应急管理专业类别,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安全生产3个维度统计了仅有的可能可以纳入应急管理类专业的仅有19个。
院校少:广东暨南大学于2009年4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全国第一所应急管理学院,此后新设立的应急管理学院较少;应急管理部成立后,有3所直属高校,14所部地共建高校;2020年3月10日,19所高校才获批建设应急管理学院,5所双一流高校入围;应急管理类专业在全国13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分布只有262个点。
学生少:2018年全国在校应急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24622人,且专业分布极不平衡。除了“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稍具规模外,消防指挥、海上救捞技术两个专业在校生人数为0;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两个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总数也都非常小。
表2 应急管理部3所直属高校与14所共建高校名单
表3 2020年首批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