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表时间:2017-04-28    文章来源:远博志城

“十三五”是奋力“追赶超越”,振兴大西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西安加快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升西安城市品质的战略机遇期。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各项部署要求,结合《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供给模式为突破口,立足西安教育实际,制定《西安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西安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西安教育事业改革创新、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落实《纲要》要求,按照“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总体工作定位,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推动均衡发展,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了以资源均衡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素质教育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优质化、多样化教育需求为目标的西安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教育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针对突出矛盾,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不移地组织实施了以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创新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两改革、两创新”,为学校办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1.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强力推进。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遴选优质学校作为学区长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组建发展共同体,通过实行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组织备课等“九个统一”,完善教师交流、奖励机制,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化平台等办法,不断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各学区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共组建大学区719个,组建跨行政区域大学区51个,初步建立点面结合、市域一体化的学区化管理格局,全市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办学差距逐步缩小。

2.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日趋完善。从2012年起,全市民办初中采取综合素质测评的方式招录新生,统一时间,网上报名,全程监督,公开录取,使民办初中学校“小升初”实现了过程公开、机会公平、内容公正。改革实施4年来,共有17.8万名学生报名参加,实际录取学生5.6万人,彻底根治了民办初中与“奥数班”挂钩招生的问题。

3.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基本形成。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全国率先引入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评价。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对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着力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新型教育评价机制。截止2015年年底,第三方评价机构共5次向社会公开发布全市教育改革阶段性或年度评价报告。

4.中小学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在全国首家增设综合素质考试并将其纳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能力测试,引导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效倒逼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编写地方教材《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化读本》。在中小学试点“研学旅行”,通过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先后组织1000余所学校60余万名师生走出校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暨研学旅行现场会上,研学旅行“西安模式”受到与会各方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好评,并将西安作为全国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城市加以推广。青少年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形式得到了有效拓展,先后涌现出临潼华清中学王震、户县惠安中学夏雨含同学等见义勇为先进代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方面的成效逐步显现。

(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坚持科教兴市战略,以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建设为工作重点,全力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带动和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推进重点工程,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1.05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29所,全市每个乡镇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投入资金22.1亿元,实施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496所,新建、改造校舍面积40.8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完成开发区36所新建学校和开发区内50所原有公办学校改造提升建设任务,新增学位供给4.8万个;投入资金9.39亿元,完成108所普通高中质量提升项目;投入1.9亿元,实施了363所中小学校园网和5653个教学班“班班通”项目建设,覆盖率分别达到64.52%和75.77%,全市98%的中小学接通宽带。优化整合西安教育基础统计数据库平台,促进传统数据静态管理方式向动态管理方式的转变,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市级大学区优质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一期项目建成并上线投入使用。

2.重视强师领军,教师队伍显著加强。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引进国家免费师范生、实施“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和“振兴计划”,多形式、多渠道规范有序地补充教师5450名。其中,中小学相对紧缺的体音美教育以及心理健康、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得到及时补充,占到新任教师总数的38%。认真落实国家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自主实施沿秦岭北麓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教师19700名。启动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工程”,对4980名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长开展专项培训。完成了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其中参加市级以上培训教师达到19.35万人次。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全市骨干教师占比从0.4%提升到6%。实施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市专任教师过渡到新的职称体系,共有23名中小学教师晋升为正高级教师职称。截至2015年,全市基础教育教职工10.97万人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73%、99.75%、98.13%。

3.强化质量意识,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一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先后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公办幼儿园数量及其在园幼儿数大幅增加,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一免一补”政策,投入资金6.5亿元,惠及幼儿42.9万人。全市登记注册幼儿园由1004所发展到1417所,在园儿童由18.36万名增加到30.9万名,教职工由1.87万人增加到3.6万人。市三级以上幼儿园由209所迅速增加到804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81.97%提高至98.96%。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区县政府义务教育管理责任,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强化教育督导检查力度,确保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市13个区县全部通过国家“两基”复查验收,5个区通过陕西省“双高普九”验收,3个区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区,8个区县通过了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6个区县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截至2015年,全市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98%、99.71%,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9.35%。重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非西安市户籍随迁子女达到26.14万人,约占全市义务教育段在校生总数的32.08%。三是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实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创建省级示范高中25所,省级标准化高中121所,省级标准化高中所占比重由41.11%提高到77.1%,省级示范高中实现了涉农四区三县全覆盖,初步实现了优质特色发展。启动实施“春笋计划”实验,25所学校成为国家级普通高中与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基地。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比例更趋合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四是高等教育转型提升。市属高校经费投入不断加大,西安文理学院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西安广播电视大学、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顺利推进,市属高校普通在校学生达到4.45万人。五是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终身教育得到加强。全市共创建6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成5个中职教育实训基地,中高职教育衔接更加紧密。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良性延伸。在全省率先将特殊教育教师津贴由25%提高至50%。全市具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建成西安市浐灞一中(藏族学校)、西安市浐灞丝路学校(维族学校)并投入使用。建成西安社区大学、国家开放大学西安分部,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5个,创建陕西省教育强乡镇(街办)90个,学习型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全市主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达到11.79年、14.92年。

(三)积极推进依法治教,教育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全面落实教育发展“三个优先”要求,认真履行政府法定办学责任,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总供给,为教育各项建设、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1.增加政府投入,经费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15年,全市财政教育总支出达到 533.8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财政教育总支出的3.1倍。其中,2015年较2010年增长了117%,年均增幅达到17%。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水平大幅提高:幼儿园由497元增长到1584元,增长了218%;小学由1113元增长到3293元,增长了196%;初中由1641元增长到3707元,增长了126%;普通高中由1294元增长到3405元,增长了163%。坚持硬件软件并重,财政投入重点向教师队伍建设、办学软实力提升、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教育设施现代化等方向倾斜。以市本级为例,全市教师教育总投入达到1.25亿元,与“十一五”相比增长了10倍多;用于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专项资金1.75亿元,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2.98亿元。教育支出结构日趋优化。

2.落实法治责任,教育法治化环境基本形成。推进依法行政,将合法性论证、征求社会和群众意见纳入教育重大决策程序,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考务公开和校务公开,促进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自觉接受各级执法监督检查。

3.强化制度约束,教育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把建章立制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用制度管人、管财、管物,完善决策议事程序,建立、实施了教育经费内部审计机制,将选人用人、资金拨付、项目建设及设施设备采购等全部纳入制度轨道,确保各项工作合法依规。

4.加强科学管理,教育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切实加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建设,在校园安全应急管理、规范教师职称评定、荣誉评比等方面,共制定印发62项规范化措施,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完备、程序更趋严谨,教育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5.完善保障措施,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覆盖。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全市下达各类学生助学资金8亿元,受益学生达到142.28万人次,分别达到“十一五”期间的2倍、2.2倍。全市共新建学校食堂671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了全覆盖,惠及学生38.38万人。认真实施校车工程,投入8719万元购买校车205辆,惠及边远农村学校71所,学生近万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冬季取暖全部得到保障。

(四)高度重视行风建设,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高度重视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不断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以党风带行风,努力树立高效廉洁、风清气正的教育行业新形象。

1.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取得新进展。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机制和责任传导机制,推行市属学校(园)纪检委员工作室制度,全面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包抓制度,建立“一岗双责”承诺制度。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设立短信平台为全市热点学校校(园)长发送党风廉政和规范教育警示短信。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改革和创新,清理职权46项,绘制权力流程图42张,查找廉政风险点61个,编印《西安市教育局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制定防控措施149条。

2.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校园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活动,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实施“文明校园”常态化管理,加大文明校园创建力度,全市近30%的学校成为省市级文明校园。着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评工作,创建示范校28所,不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得到新彰显。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弘扬主旋律。先后开展了师德建设专项教育、巡回培训、征文评选、师德论坛与演讲、中小学教师诚信制度化建设等系列活动。51名教师被授予省、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40所学校被授予省、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4名教师被授予陕西省师德楷模称号,1名教师被授予全国师德标兵称号。

4.重视热点问题解决,群众满意度有了新提升。健全完善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网络,教育乱收费基本得到遏制。坚持校(园)长约谈制度,加大违规收费的问责并严格追责,对违规收费的学校在各类审批、评优、选先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制。积极开展违规补课专项治理,严肃查处群众投诉举报。全市组建了15支教育稽查专职队伍,向社会长期公布45部举报电话。“十二五”期间共处理信访件2001件,处理人员53人,处理学校130所,清退金额739万余元。根据市级行风调查相关统计,2011年至2014年,西安市教育行风测评群众满意率分别为82.17%、84.14%、84.38%、90.24%。全市关注教育、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均衡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日益壮大,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西安在自主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平台、建设教育基础统计数据库平台以及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等方面亮点颇多,特别是西安市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面的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刘延东同志批示:“西安市通过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这个好的经验应予宣传”。西安市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言并介绍改革经验。五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主流新闻媒体共刊登、播发西安教育改革相关报道87篇。教育综合改革成为“十二五”西安教育最具影响的亮点与特色。

当前,西安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体制、理念、服务、质量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意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都需要在未来五年认真思考、科学谋划、着力解决。

二、西安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西安教育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五年,是奋力“追赶超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攻坚时期。要加快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推进西安教育大发展,着力解决“上学难”问题,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彰显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主动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品质西安”建设的新要求,加快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由规模增量向效益质量的转变,加快实现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的转变。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按照《纲要》、《意见》要求和《规划》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工作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健全法治为可靠保障,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振兴大西安,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

(二)工作思路

    按照“追赶超越”目标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继续坚持“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总体工作定位,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核心,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创新发展;均衡配置资源,实现协调发展;加强要素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强化社会融合,实现开放发展;突出全员参与,实现共享发展。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着力培养和打造“西安教育铁军”。以“解难题、担责任、服好务”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务实工作,确保“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三)主要任务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加快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市属高校转型发展,继续办好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积极构建具有西安特点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全面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四年行动计划,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加强综合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加强骨干体系建设,全市三级以上幼儿园占比达到60%。优化整合学前教育资源,力争到2020年,全市公办园及在园幼儿占比均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5%以上。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大力扶持企事业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义务教育。坚持政府统筹,健全完善学校布局规划和校园基本建设规划,确保在旧城改造、城市新建小区、成片开发的城市新区、新型城镇化重点地区实现教育设施同步配套建设。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所有区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建立义务教育学区划分动态管理机制,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和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免试就近入学。小学入学率与巩固率保持在100%,彻底消除辍学现象;初中巩固率达到99.9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7%,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保持在99%以上。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小学专科学历教师达到99%、本科学历教师达到85%、初中本科学历教师达到98%。  

普通高中教育。启动实施全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普通高中资源整合步伐,优化学校布局,提高办学规模效益。聚焦新高考制度改革,创新育人环境,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塑造教育家型校长、专家型教师、导师型班主任队伍。强化课程规划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形成优质共享、特色鲜明、品牌示范的普通高中改革发展新格局。到2021年, 普通高中学校数量整合到135所左右,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高中标准,陕西省示范高中占比达到25%。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比重达到18%。

职业教育。整体规划职业教育层次、布局和结构,优化配置资源。开展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革管理机制和教学方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行现代学徒制,建立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开展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到2020年,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区域特点和积极服务能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结构趋于合理,将市、区(县)所属89所中等职业学校整合为50所。高水平示范中职学校比例达到20%,“双师型”教师比重达到50%以上。建成一所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新建西安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教育。支持市属高校加快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推动创新产业教育。引导鼓励属地高校面向西安经济发展需求培育人才,促进科研成果孵化与转化。支持西安文理学院与属地高校加强合作,共建重点学科及硕士学位授予点,做好更名“西安大学”的相关建设工作。支持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拓展办学功能,实现向西安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继续做好西安广播电视大学、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工作。

继续教育。发挥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举办继续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稳步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加快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建立健全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村(居)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大力支持、依法监管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继续完善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设能够惠及全市城乡、服务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广大学习者的数字化终身学习资源库,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建立学习者终身学习电子档案,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

特殊教育。稳步推进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行全纳教育,建立义务和非义务学段相衔接、普职融合、教育与康复并重、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多部门共同支持,公办与民办共享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到2020年,视力、听力、智力障碍三类儿童和少年入学率达到95%。成立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设立融合幼儿园或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教育部。设立特殊教育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

民族教育。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逐年扩大西安市浐灞丝路学校招生规模。稳妥推进双语教育。不断提升西安市浐灞一中及普通学校西藏散插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内地民族班后勤管理水平。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汉藏、汉维学生的交流融合。加大财政投入,持续改善内地民族班及莲湖区回坊地区民族学校办学条件。

(四)重点工程

“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大学区学区长学校品质提升、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教学名师培养等“五大工程”,促进教育大发展。

大学区学区长学校品质提升工程。对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从优质资源扩容、硬件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规划建设、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管理机制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入推进,促进学校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将全市大学区学区长学校打造成办学理念先进、学校管理科学、硬件设施一流、名师队伍坚实、办学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社会美誉度的示范性学校。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工程。通过优质资源合理布局、基础设施配备提升、课程规划建设、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专家型教师队伍打造、教育管理质量提升、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项目的实施,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普通高中学校整体办学品质,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9所、省级示范高中12所。创建特色学校135所。

全面改薄工程。在“十二五”改薄基础上,对全市80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建设校舍58万平方米,运动场地106万平方米,并按标准配置教育教学装备。到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建设实现“五个基本”,软件建设达到“五个促进”。

教育信息化工程。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校园网和“三通”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市普通高中信息化全部达标,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基本实现“数字西安教育”的目标。

教学名师培养工程。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骨干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及名校(园)长评选与培养工作,培养市级教学名师200名,学科带头人800名,教学能手3000名。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建设市级名师工作室120个,培养专家型校(园)长100名,建立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表1   西安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发展目标

年    份

2015

2020年

学前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万人)

30.90

33.08

幼儿园园数

1417

 1500

    其中公办幼儿园所占比重(%)

37.83

50.00

    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占比(%)

42.30

85.00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比重(%)

29.47

50.00

专科及以上专任教师比重(%)

77.42

98.00

九年义务教育



在校生(万人)

81.56

97.66

小学在校生

56.62

67.99

初中在校生

24.94

29.67

巩固率(%)

99.35

99.95

小学本科及以上专任教师比重(%)

62.50

85.00

初中本科及以上专任教师比重(%)

88.99

98.00

高中阶段教育



在校生(万人)

34.87

36.25

其中普通高中(万人)

16.43

16.32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18.44

19.87

普通高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比重(%)

12.85

18.00

中职学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重(%)

     12.00

18.00

职业高中双师型教师比重(%)

13.69

50.00

高等教育



在学总规模(万人)

113.57

112.14

其中市属高校

4.45

4.50

人力资源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万人)

288.55

350.00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79

12.29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31.32

35.00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4.92

15.28

    其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

94.00

97.00


三、西安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路径

“十三五”是西安教育事业提质增效、追赶超越的五年。西安教育坚持以先进理念引领发展,牢固树立、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一)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创新发展

未来五年,把解决影响和制约西安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作为重点,创新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内容和方式,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强力推进“紧凑型大学区”建设,加快“跨行政区域”大学区组建,完善大学区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扩大范围、增加人数、延长年限,探索建立“一长管多校”管理模式和校长津贴制度,积极推动带编轮岗交流。制定大学区学校章程和大学区绩效评估等配套政策,扩大学区长学校办学自主权,拓展学区长学校办学规模,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平台,确保改革继续迈向深入。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岗位设置聘用制度,做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试点工作,落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基础教育教师信息库。继续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教师职称改革,逐步建立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强化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划分义务教育学区,实施“单校划片、对口直升、一个入口、不得择校”的入学政策。完善中招录取办法和程序,按照“分类招生、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教育阶段招生模式改革。推进中考体育改革。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入学管理,巩固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民办初中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切实转变教育管理职能,完善教育决策机制,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加快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着力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健全完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建立督导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指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支持阎良区、西安市第89中学做好陕西省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探索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创新,鼓励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各种尝试。大力开发乡土教材。在高中推广《素质教育文化读本》。通过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继续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统一部署安排教育管理质量、教学科研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改革措施。

(二)均衡资源配置,实现协调发展

按照统筹安排、软硬兼顾、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思路,在改善办学条件硬件和配置师资资源软件上努力做到“三个一体”统筹。

城乡一体统筹。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布局规划。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同级发展改革、规划、建设、财政等部门,提出区域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的明确任务。特别针对西咸新区代管、开发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城市扩容等,从区域半径、覆盖人口、财政投入、税费减免、土地确权等方面,对未来学校布局调整提出刚性要求,妥善解决城市新增适龄少年儿童的“上学难”问题。继续加大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大体相当。推广“名校+”模式,探索城乡学校互建联合体,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实现学有优教。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地区、贫苦地区办学条件,解决好城区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学校“小班额”问题。

公民一体谋划。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进修学习、评优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的权利。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学校的政策扶持力度,对发展民办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奖励。支持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督促其按照区域教育发展整体规划要求,留足办学资金和发展资金,提升办学水平。

学段一体安排。以教育事业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统筹安排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同步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市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为品质西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要素支撑,实现绿色发展

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师资配备,维持发展要素支撑的同时,创新教育发展方式,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着力形成协同推进、共同发力,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

重视教育者要素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向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倾斜。健全教师招聘准入机制,完善教师招聘的配套政策,按照编制标准配齐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保健员短缺问题。推进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实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探索建立公办教师良性退出机制。提高教师待遇,向一线教师、农村学校、薄弱学科、年青教师倾斜,规范、解决班主任经费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专业标准》各项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校(园)长、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市、区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组建市级教师培训专门机构。强化教师培训工作的区县主体责任。落实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培训制度。继续加强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启动骨干体系五年任期动态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名师工程、名校(园)长工程、大学区名师导航工程。修订《西安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施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重视受教育者要素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和促进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卫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化音体美教育改革。加强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基地建设。重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全面发展。

重视教育手段要素配置,创新教育发展方式。主动适应“互联网+”潮流,深入推进“三通工程”,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教育大数据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支持“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培训”服务新业态,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健全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大幅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重视教育环境要素配置,扩大教育影响。建立研究教育工作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学校法人管理自主权、内部机构人员配置权、学科建设发展权,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规划、财政等行政措施,引导和督促学校规范办学。

(四)强化社会融合,实现开放发展

发挥西安的比较优势,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教育发展、学校提升。通过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提升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形成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文明深度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面向国际办学。实施一批多层次、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教师海外培训计划”。支持市属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加强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加强与上合组织合作。优化外资企业服务环境,鼓励开发区建设高标准国际化学校。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友好城市以及国内城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

面向社会办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着力构建共教共享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公开引进社会力量补充学校体育、美育资源的不足。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的建设管理工作,继续加快建设中小学校外实践基地,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国家试点工作,引导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积极为研学旅行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资源要经常性地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一律免费开放。扩大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春笋计划”范围。扩大中小学校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力度,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探索学校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以及体育、艺术教育场地等资源的办法。

面向市场办学。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兴办职业教育。在部分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推行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改革,探索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优秀校长管理多所学校改革试验。建立技能型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制度和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学生顶岗实习制度。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学校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深度融合。

(五)突出全员参与,实现共享发展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完善措施,突出重点,打造有质量的社会公平,切实改善教育民生。

落实学校办学民主。完善教育决策程序,制定相关办法,全面落实风险评估要求。发挥市教科所、区县教研室以及社会组织的智库作用,联合开展重大课题攻关研究。完善重大教育决策的民意征集和听证制度。

落实教育管理公正。严格执行考试招生与入学政策。强化办学过程的公开、公平。保证学生权利平等。公开透明地做好免费师范生就业、教师招录聘用、职称评定、民办学校教师待遇落实以及各类涉及师生权益等方面的工作。

落实教育成果共享。围绕重点改革任务、重点发展项目、实施教育惠民政策等内容,全面推进工作落实,加强监督检查,让每个家庭和学生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受益并有更多获得感。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学校办学评价结果、师生发展评价结果等情况,逐步做到向全社会公开,切实保障社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西安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保障措施

“十三五”是西安教育发展任务繁重、需要苦干实干加油干的五年。充分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制定配套政策,抓住关键,部门联动,精准发力,为落实规划提供坚实保障。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障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强化学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培养和打造“西安教育铁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高等学校党组织要进一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小学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并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重视和加强教育系统的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以好的党风促政风带行风,强化问责追责。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面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强化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落实廉政风险防控举措,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监督检查,细化工作措施,层层传导压力,把各级各类学校建成遵章守法、风清气正、人民满意的行业排头兵。

(二)优化发展环境,健全法治保障

加快推进教育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为主要内容的依法治教体系。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营造“安全、规范、健康、有序”的育人环境。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逐步解决教育行政执法不力问题。加强学校教育法治化建设,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把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评价学校领导管理水平、治校水平的重要内容。加强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加强中小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保障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效监督。

健全学校涉法纠纷预防与调解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的合法权益。加强学校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建立完善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结果公开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完善督导问责制,促进督导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各级教育督导部门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督导,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督导,加强对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项督导或综合督导。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完善责任督学管理机制。(三)完善投入办法,加大资金保障

认真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等各项教育政策法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要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依法做到“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即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提高、教育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有所提高;实现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拨款有所增长,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有所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有所增长。加强各级人民政府教育预算决算监督,依法保证教育投入。

严格落实教育投入政策,确保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城乡一体的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核定并逐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建立生均经费定额动态调整机制。启动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

继续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各级财政保障范围。提高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水平,加快化解普通高中建设债务。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不低于“十二五”的投入水平。实行中职学生生均拨款制度,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标准。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及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生均经费标准。完善资助体系,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对承担政府委托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按照接受义务教育学生数量和当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拨付相应经费。

实施财政专项补助政策,支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确保全市重点、重大教育项目的落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以硬件为主向软硬件并重转变,从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主向学校内涵发展转变,不断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重点扶持和支持实施素质教育、大学区管理制深化改革、学区长学校品质提升、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薄弱学校改造、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二期及三期行动计划、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项目,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鼓励和吸收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教育领域。

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公正、合理、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教育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层层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舆论保障

重视教育决策咨询。在事关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共同参与,完善教育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重大教育政策和重要教育改革举措,架起沟通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桥梁。充分发挥各协会、研究会等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参谋作用,为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发挥媒体在教育宣传中的运用,应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扩大教育影响,深入宣传教育改革政策,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理解、支持教育改革发展,为教育工作营造客观、公正、有利的舆论氛围,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是振兴大西安的重要内容。使命无限光荣,责任重于泰山。落实西安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要求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兼顾、科学设计、周密部署、认真实施。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振奋精神、积极作为、锐意改革、攻坚克难,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加快干,确保规划中各项任务如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为西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1:西安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指标说明

一、学前教育

1.常住人口

根据西安市2010-2015年常住人口发展变化趋势,2020年常住人口设定900万人,比2015年的870.56万人年均递增0.67%(2010-2015年实际年均递增0.56%)。假定2015-2020年人口均按该此速度均匀增长,于是可得出2016-2019年逐年常住人口如表1中第(2)列所示:

表1         2016-2020年西安市学前教育适龄人口规模预测

年份

常住人口

(人)

新出生人口

(人)

3岁人口数(人)

4岁人口数(人)

5岁人口数(人)

学前教育适龄人口数(人)

(1)

(2)

(3)

(4)

(5)

(6)

(7)

2016

8749921

110275

114931

110585

91814

317330

2017

8811782

111011

123213

114931

110585

348729

2018

8874080

109544

123213

114931

347688

2019

8936818

110275

109544

123213

343031

2020

9000000

111011

110275

109544

330829

2.出生人口

假设2016-2017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与2010-2015年的平均水平持平,据此预测2016-2017年每年的新出生人口,如

2016年新出生人口

8749921×12.58═110074(人)(1)

3.在园幼儿数

假设出生人口无夭折情况发生,加之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外来人口增加和二胎政策的实施效果的冲击,人口基数与出生率可能提高(以抵消夭折的减少效应),据此推算学前教育适龄人口(3至5岁幼儿)如表1中(4)、(5)、(6)列所示,其合计如(7)列所示。考虑到“十三五”西安市全面普及学前教育,3至5岁幼儿规模合计可视作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2020年预计为33.08万人。

4.幼儿园数、公办园比重与专科及以上专任教师比重

2015年以后,西安市3-5岁幼儿规模仍呈现扩大趋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持刚性增加态势,故建议2020年幼儿园增加到1500所左右。建议西安市尽早形成以政府公办园为主的骨干学前教育体系,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复建公办幼儿园,确保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数量达到5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全市学前三年适龄儿童数的50%以上。另外,加强师资培养和人员配备,使专科及以上专任教师比重达到98%以上。这些目标的完成既有实际基础,又充满挑战。

 二、义务教育

1.小学在校生规模

2005-2015年西安市出生人口、小学应入学人数及小学各年级在校生人数如表2所示。表2中(1)行至(11)

表2         2005-2015年西安市小学各年级在校生人数

年份

行号

新出生人口(人)

6年前出生人口(人)

一年级(人)

二年级(人)

三年级(人)

四年级(人)

五年级(人)

六年级(人)

小学在校生数(人)

列号

(0)

(1)

(2)

(3)

(4)

(5)

(6)

(7)

(8)

(9)

2005

(1)

66552

61875

86541

91368

95937

103318

112676

114881

604721

2006

(2)

70324

89036

92526

87182

95182

98248

106612

113554

593304

2007

(3)

78129

51070

88346

88910

88958

96393

99667

106048

568322

2008

(4)

86123

53415

85326

85902

89707

89506

97003

99107

546551

2009

(5)

87329

60214

80778

82944

86456

89665

89631

95723

525197

2010

(6)

97697

66276

87095

79053

83930

86776

89759

89015

515628

2011

(7)

91814

66552

88688

85459

79952

84362

86780

88675

513916

2012

(8)

110585

70324

89190

86582

85107

79204

83219

85232

508534

2013

(9)

114931

78129

95775

88917

86916

85306

79343

83233

519490

2014

(10)

123213

86123

101453

96457

89224

86986

84966

78819

537905

2015

(11)

--

87329

105278

102346

97288

89448

87083

84786

566229

行(1)列至(8)列数据为矩阵。

定义转换比率矩阵2.png,其中

3.png        (2)

 4.png   (3)

矩阵6.png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05-2015年西安市小学各年级在校生转换比率 

年份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2005

1.3986

0.9810

1.0207

1.0019

1.0082

0.9860

2006

1.0392

1.0074

1.0417

1.0241

1.0319

1.0078

2007

1.7299

0.9609

1.0204

1.0127

1.0144

0.9947

2008

1.5974

0.9723

1.0090

1.0062

1.0063

0.9944

2009

1.3415

0.9721

1.0064

0.9995

1.0014

0.9868

2010

1.3141

0.9786

1.0119

1.0037

1.0010

0.9931

2011

1.3141

0.9786

1.0119

1.0037

1.0010

0.9931

2012

1.3326

0.9812

1.0114

1.0051

1.0000

0.9879

2013

1.2683

0.9763

0.9959

0.9906

0.9865

0.9822

2014

1.2259

0.9969

1.0039

1.0023

1.0018

1.0002

2015

1.2055

1.0088

1.0086

1.0025

1.0011

0.9979

2010-2015平均

1.2638

0.9880

1.0053

1.0005

0.9971

0.9914

注:一年级是表2中实际一年级在校生人数与应入学人数之比;‚ 二年级至六年级是表2中某年某一年级在校生人数与上一年低一年级在校生人数之比;ƒ2010-2015平均指2010-2015年历年比率的简单算术平均值。

令向量7.png  ,其中8.png,   具体数值如表2最后一行所示。

令矩阵9.png表示2016-2020年小学各年级在校生预测人数,则

 10.png                (4)

  11.png       (5)

12.png

矩阵9.png 的具体数值如表4所示,2020年西安市小学在校生人数为13.png


表4             2016-2020年西安市小学在校生人数预测

年份

一年级(人)

二年级(人)

三年级(人)

四年级(人)

五年级(人)

六年级(人)

合计(人)

2016

110398

99227

100769

97018

89009

85981

582402

2017

101914

109077

99752

100823

96733

88239

596537

2018

120538

100694

109654

99804

100526

95897

627113

2019

122976

119095

101227

109712

99511

99657

652178

2020

129374

121505

119725

101280

109389

98651

679924


 2.初中在校生规模

依据历年西安市小学六年级和初中各年级在校生人数,使用类似方法可以得到2016-2020年西安市初中在校生人数的预测值,有关数据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出,2020年西安市初中在校生数预计为29.67万人。

表5     2010-2015年西安初中在校生数及2016-2020年在校生数预测

年份

小学六年级人数

初一    人数

初二 人数

初三 人数

初中在校生(人)

转换比率(%)

初一

初二

初三

2010

89015

98609

101513

105685

305807

1.1078

1.0010

0.9668

2011

89202

90112

98990

97783

286885

1.0317

0.9921

0.9596

2012

87148

88036

90460

95353

273849

1.0533

0.9846

0.9505

2013

84966

85832

88376

87136

261345

1.0440

0.9994

0.9684

2014

81497

82328

86164

85129

253621

1.0685

0.9949

0.9764

2015

84786

80640

83792

84969

249401

1.0685

0.9949

0.9764

2016

85981

89375

83163

80759

253298

2017

88239

91231

88874

80198

260304

2018

95897

93628

90720

85706

270053

2019

99657

101753

93103

87486

282342

2020

98651

105743

101183

89784

296710

平均

1.0611

0.9944

0.9643

3.义务教育规模

基于以上预测分析,2020年西安市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将为97.66万人,比2015年增加16.85万人,年均递增3.83%。这些增量主要位于城区,而乡村地区将可能进一步减少。

14.png

2000-2020年西安市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如图1所示,2012年达到峰谷值78.14万人,随后逐年回升,2020年达到相当于2005年的水平。

4.义务教育高水平师资配置

2015年西安市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重为62.5%,比2010年提高了22.60个百分点,建议2020年确定为达到85%的水平,比2015年提高22.50个百分点;2015年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重为88.99%,比2010年提高了12.77个百分点,建议2020年确定达到98%的水平,比2015年提高9.01个百分点。这有着坚实的历史数据的支撑和现实基础。

三、高中阶段教育

1.普通高中教育规模

使用与义务教育规模预测类似的方法,以2010-2015年西安市初中毕业生数与高中一年级招生数的比值及其他年级的转化率为基础,预测2016-2020年普通高中规模如表6所示, 2020年西安市普通高中在校生数预计为16.32万人,在2017年达到谷底值15.15万人后,开始缓慢回升。

表6     2010-2015年西安市高中在校生人数及2016-2020年在校生人数预测

年份

初中毕业

生数

高一

人数

高二

人数

高三

人数

高中

在校生(人)

转换比率(%)

高一

高二

高三

2010

111134

63080

61992

58046

183118

0.5676

0.9639

0.9642

2011

106304

62715

62059

60462

185236

0.5900

0.9838

0.9753

2012

96186

60058

60377

60033

180468

0.6244

0.9627

0.9674

2013

92313

57845

57893

57705

173443

0.6266

0.9640

0.9557

2014

87175

55617

57045

54719

167381

0.6380

0.9862

0.9452

2015

86122

53692

54808

55824

164324

0.6234

0.9855

0.9786

2016

83122

51650

51678

52328

155656

2017

82545

51292

50059

50168

151518

2018

88213

54814

49711

48596

153121

2019

90045

55952

53125

48259

157336

2020

92411

57422

54228

51573

163223

平均

0.6214

0.9692

0.9708

注:高一转换比率2010至2015年是该年初中毕业生人数与当年高中一年级人数之比;‚高二与高三年级转换比率计算办法与义务教育部分相同;ƒ平均为加权平均,2010-2012年转换系数的权数均为0.05,2013年为0.15,2014年为0.3,2015年为0.4。

2.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通过分析2010-2015年西安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包括技工学校学生,西安市中职学生中含有大量非西安市生源)与初中毕业生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最高值为2011年的2.867,以后逐年降低(说明近年来西安市中职学校对外地生源吸引力有所下降),2015年为2.14。若假定“十三五”时期,西安市中职在校生数与初中毕业生数比例保持在2.15的水平上不变,则其与2016-2020年初中毕业生数的乘积,可为该时期中职学校在校生数,2015年为18.44万人,2020年预计为19.87万人(如表7所示)。

3.高中阶段教育规模

将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合计得到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也如表7所示,2015年为34.87万人,2020年预计为36.25万人,普高与中职在校生比例无异常变化,与2015年水平接近,也符合国家普高与中职在校生大体相当的结构控制目标。

表7           2010-2020年西安市高中阶段在校生数         单位:人

年份

普通高中

在校生数

中职学校

在校生数

高中阶段

在校生数

普高与中职

在校生之比

2010

183118

308767

491885

0.5931

2011

185236

304778

490014

0.6078

2012

180468

227473

407941

0.7934

2013

173443

218377

391820

0.7942

2014

167381

188306

355687

0.8889

2015

164324

184400

348724

0.8911

2016

156034

178713

334747

0.8731

2017

152073

177472

329545

0.8569

2018

153682

189659

343341

0.8103

2019

157912

193597

351509

0.8157

2020

163820

198683

362503

0.8245

4.高中阶段高水平师资配置

2015年西安市普通高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比重为12.85%,比2010年提高了4.25个百分点,建议2020年达到18%的水平,比2015年提高5.15百分点;2015年中职学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重为12.00%,比2010年提高了5.54个百分点,建议2020年达到18%的水平,比2015年提高6个百分点。2015年西安市职业高中“双师型”教师比重为13.69%,比2010年提高了6.77个百分点,建议2020年达到50%的水平,比2015年提高36.31个百分点。这些目标同样有着坚实的历史数据的支撑和现实基础,也具有挑战性。

四、高等教育

据统计,2010年西安地区高等教育在学规模为100.13万人,2015年增加到113.57万人,年均递增2.55%。由于生源减少和国家规模控制政策的实施效应的显现,“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呈现基本稳定且略有减少趋势。考虑到西安地区高等教育竞争力强于市外的其他地市,假定2020年西安地区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占陕西省比重比2015年比重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76.94%,则预计2020年西安地区高等教育达到112.14万人。其中:

市属高校2015年在学规模为4.45万人,“十三五”时期,市属高校积极争办新专业等举措以稳定规模并略有增长,则2020年市属高校在学规模预计为4.50万人。

五、人力资源开发指标

1.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

根据2000年、2005年及2010年西安市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数据,2010年西安市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6.33万人,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23.17%。假定2015年该比重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国家提高幅度3.72个百分点),2020年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国家提高幅度1.61个百分点),据此推算2015年西安市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为288.55万人,2020年预计达到350万人左右(取整处理)。

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及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

据相关年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西安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17年。假定2015年比2010年提高0.6年(陕西同期提高0.56年),2020年比2010年提高0.5年(国家同期提高0.3年),预计西安市201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79年,2020年为12.29年。与此类似,可确定2015年西安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为31.32%,2020年为35%。

3.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人口比重

根据2015年西安市小学、初中巩固率、高中毛入学率以及高考升学率、本专科毕业生比例和研究生比重,可以测算201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4.92年,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为94.00%。根据同样依据可确定,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5.28年,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为97.00%。

六、西安市2016-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预测

据历年《西安教育统计资料》编撰者从西安市统计局与卫计委获取的出生人口与常住人口计算,2010-2015年的西安市常住人口出生率平均水平为12.58‰。随着人口政策的调整(二胎的放开)及西安市进入又一轮生育回升期。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西安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加,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会导致西安市未来几年人口出生率可能继续提升,将2016年至2017年常住人口出生率假定为12.58‰是较为稳妥的判断,这种估计只能低估,不可能高估。

附件2:西安市教育事业“十三五”重点项目说明

一、大学区学区长学校品质提升工程

为持续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推动学区长学校进一步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优质推动,促进全市基础教育在更高层次上均衡发展,计划从2017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将全市大学区学区长学校打造成办学理念先进、学校管理科学、硬件设施一流、名师队伍坚实、办学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社会美誉度的示范性学校,进一步增强改革动力,激发改革活力,夯实学区长学校帮扶引领责任,不断生成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健康的区域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新格局。

          表1 西安市大学区学区长学校品质提升工程年度任务表 

 

学段

 

序号

任务名称

年度任务安排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学
  前
  教
  育

1

幼儿园硬件提升工程

26

26

26

26

26

幼儿园扩容改造工程

3

3

3

3

2

2

幼儿园百园千师轮训工程

1000

2000

2000

2000

1000

3

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工程

296

296

296

296

296

4

学前教育市级课题研究项目

120

120

120

120

120


5

幼儿园提等评优鼓励激励工程

50

50

50

50

50

  义
  务
  教
  育

6

城镇中小学扩容工程

14

9

12

7

9

7

设施装备现代化工程

64

60

60

60

60

8

研修共同体培育项目

60

60

60

60

60

种子教师培训项目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9

特色课程基地建设工程

40

40

40

40

40

10

研学旅行和课堂改革示范校

20

20

20

20

20

11

心理健康示范校和留守儿童示范中心

10

10

10

10

10

高中
  教育

12

创新教育实验室建设项目

8

10

12

10

10

13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5

40

50

40

25

精品课程创设项目

80

90

110

120

100

14

教育家型校长工作室项目

6

4

5

3

2

名师工作坊项目

10

10

15

10

5


15

创建特色普通高中项目

12

13

13

13

7

资源共享平台

16

在线课堂和智慧课堂建设工程

16+8

16+8

16+8

16+8

16+8

平台应用优化工程

4+第三方资源

4+第三方资源

4+第三方资源

4+第三方资源

4+第三方资源


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工程

1120

1120

1120

1120

1120


平台应用示范校创建工程

10

10

10

10

10

其它

17

紧凑型大学区创建工程

30

70

120

159

159

二、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工程

市、区县要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每年设立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支持市、区县所属的公办普通高中布局调整、设施设备建设、新高考改革实施、课程规划建设、教学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等各项工作,表彰在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区县、学校和个人。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布局调整。加快学校设施设备建设与配备,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加快实验功能部室、通用技术教室、图书馆(室)、体育场馆等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应用。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深入实施以“春笋计划”为代表的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科学的、定量的、常规化的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到2021年,建成特色学科探究实验室40个、创新教育实验室或创客空间48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20个。加强课程规划建设,推进内涵发展,建设重点学科1-3个,精品课程3-6个,建立“教育家型校长工作室”18个,建设“名师工作坊”45个,全市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达到18%。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均达到特色学校标准。

三、全面改薄工程

结合中、省“全面改薄”计划,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建设项目,努力改善义务段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从2016年起,将全市县城以上中小学全部纳入“全面改薄”规划分类实施。对全市800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投资建设,规划投入资金约21亿元,预计建设校舍面积58万平方米,建运动场地106万平方米,并按标准配置教育教学装备。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建设实现“五个基本”: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软件建设达到“五个促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促进义务教育成果巩固;促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全市整个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奠定基础。

四、教育信息化工程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按照省颁标准,计划投入5亿元,加快推进西安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并将其纳入“智慧西安”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包括:1.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8年全面完成“三通”和“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2.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每年遴选一批“校际合作紧密、共享资源丰富、教学互助深入、带动成效明显”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校;3.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项目,推进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深化应用。到2018年,全市中小学校园 “三通”覆盖率达到100%,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成,涵盖全市教育管理以及人、财、物等教育基础数据库投入应用,教师信息化教学终端和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全面普及,MOOC等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广泛运用,云服务、移动应用等基础设施适度发展,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形成,基本实现“数字西安教育”的目标。

五、教学名师培养工程

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及名校长、名园长评选与培养工作。在现有骨干体系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启动市级三类骨干体系动态管理机制,实行五年任期制。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市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力度,按照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5%的比例,培养市级教学名师200名,学科带头人800名,教学能手3000名。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建设市级名师工作室120个,实施名校长(园长)工程,培养专家型校长(园长)100名,为优秀校长、园长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实施大学区名师导航工程和送教下乡计划,充分发挥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团队作用,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教育资源均衡、良性、和谐发展。该项工程计划投入2亿元。 

附件3:相关名词解释

大学区:是指以区域内同类型、同层次的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吸纳若干(一般为3-5所)相对薄弱的学校,相对就近、合理组建的合作发展共同体管理组织。

大学区管理制:是指学区内各学校坚持优质带动的方式,实施捆绑式集约化发展,采取统一管理策略、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课程规划、统一教研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即“九个统一”)的方式,促进创建开放式教育、开放式办学模式,进而实现整体办学优质化发展的管理机制。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教育部“十二五”以来推行的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指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增强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西安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4个试点城市之一。

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国家重大项目,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制定实施第一期(2011-2013年)行动计划,以扩大教育资源为主,首先缓解“入园难”。

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12月8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西安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按照计划目标,到2016年,西安市投入建设及设备资金7.7亿元,新建公办幼儿园100所,改建公办幼儿园356所,力争建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通过完善义务教育长效机制,改、扩建中小学校教学设施等项目,使学校在师资、用地、校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学生生活服务设施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达到国家和陕西省规定的基本标准,基本达到区域间、校际间的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

学前教育“一免一补”:为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3年9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和对困难家庭幼儿、残疾幼儿、孤儿每天补助3元生活费的“一免一补”政策。

两基:是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教育发展“三个优先”: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如“教师 +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                                                                           

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指按照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对照基本办学需要,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县管校聘: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将教师关系归于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由学校聘任,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以此推动区域内的教师交流轮岗。教育部公布了19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示范区。

春笋计划:是大学和高中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旨在提高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创新型人才快速成长,进而辐射带动一大批科学素养较高的学生。

Copyright © 2019 远博志城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29468号-2design by Mfweb